道士下山,严肃的浪漫主义武侠

我的少年时代,是伴随金庸的武侠长大的,也是伴随着香港武侠电影长大的。

腰仗三尺剑,煮酒对红颜,快意雪恩仇,是所有少年青春期对未来的一大向往。

少年的心境是高傲的,少年的志向是天下,因为少年不曾观过世界,所以少年的世界观是飘渺浪漫的。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世界,完全符合少年的全部预期。金庸的武侠世界,侠者,维持公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处事,快意恩仇功成身退。

金庸心中的侠,与官府世俗是对立的,结局也大多是安排好的,而武学与金庸武侠,是道具,所以过程描述天马行空,也极为复杂,出招打斗可以斗上几千招,几天几夜,不眠不休。

又或者,修炼的是心法,心法者,不发也。几句口诀,对着运气,就可以成为绝顶高手。

所以,整个金庸的武侠是非常的主流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也必须会受到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因为他在用武侠向当世之人普及为人处世之基本价值观,善莫大焉。

少读金庸,年长之后仔细琢磨,就有些不是滋味了。武学,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从何起源,原理又是什么?气是否真的可以化为力道,人与武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在读完金庸的武侠小说之后,一直在脑海中

成年之后,勉强算是观过世界,有些自己的想法与琢磨。这个时候的心境,似乎读徐皓峰,更合适些了。

徐皓峰的武侠世界,武学是一种处世哲学,徐皓峰对武学对招过程的描述大多非常之简单,更多的笔墨着眼在为什么要用武,以及,武学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所以在徐皓峰的武侠世界里,极少有招数的描写,甚至,很多比试根本就没有打起来,往往是不动声色地向对方露一手, 都是同到中人,自然明白, 就此不需动手,高低已见,结果自明。

这个场面,实在是很屌,屌到不可说的地步了。你看《一代宗师》里,叶问与宫老爷子比拳,拿着的是一块饼;叶问与大师兄丁连山的比试,根本就是划火柴…那传递的信息,与乔峰使出降龙十八掌不再一个层级的酷。

武学争的是个精气神,他作为编剧的《一代宗师》中,宫二费劲一辈子精力也要守住的就是这个精气神,要的就是这口气。宫家的东西至金至贵,拼了一辈子的幸福也要拿回来,这种精气神,在叶问看来,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整部《一代宗师》,没什么大场面,有的就是学武之人的固守,守住一口气。金楼是风尘之地,风尘之中藏高人。叶问是武学大家,叶问展现给我们的是隐忍,宫二也是武学大家,宫二展现给我们的看似好强,其实内心的精气神是一样的。

顶好看的武侠都是有风骨的。“风”是风范、是风节、也事关风月,“骨”是武道。因为有风骨,所以可供人瞻仰敬佩、洞幽察微,而人生的真谛往往愈加隐匿其间。这个过程,就增加了武侠的隐喻性,而这个隐喻正是武侠好看的秘密。

如果说金庸先生看到了现象,用他的想象力,给这些现象一种扩展,徐皓峰则是研究了这些现象的本质,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看上去合理的解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徐皓峰的武侠被成为硬派武侠的原因。

我花了一整个下午,读完了《道士下山》。只有一个感觉,有所得,不可说。

琴,笔,日,月,戏,马,气,道,佛,武学,欲念,俗世,抱负,居然能够如此巧妙的联系在一起,这个人的想象力,以及学时的广博,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五根指头中无名指最迟钝无力,要跟着中指、小指方能活动,好像是根废指。但这根废指却是修练关键,打太极拳时全身大松大软,但要有一点用力处,如此方能有松有紧,成就武功」

全书分三大段,最不被认同的是中间那段看似空灵荒诞的部分,但是让我觉得惊艳的恰是中段部分,怪诞有趣。

「世上有许多事,你程度不到,便不可理解,武林高人的武功对于常人来讲都是万难做到,在此意义上讲,他们都是“妖魔精怪”。 」这是中段的主旨。

程度不到你便不能理解夜宿观音堂真的可以求子得子;程度不到你便不能理解为何建筑师可以左右你房子的风水;程度不到你便不能理解残废之人如何遁出枯井;程度不到你便不能理解高人是可以安住深山而知天下事的……

首段描述了一个精妙绝伦的武侠世界,是严肃的萧杀的武侠世界;中段恰似过于指着的武者走火入魔,是荒诞怪异的武侠世界;后段则是大彻大悟之后的回归,是大彻大悟的武侠世界。

嗯,我喜欢这样的严肃的浪漫主义的武侠世界,同时还是荒诞有趣的。

和尚跟来求子的少妇交媾,助少妇得子,你情我愿,算是善事呢还是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