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新浪微博

关于Feed流信息的加载方式

最近频繁的在使用微信,在聊天、公众帐号、朋友圈之间穿梭,总觉得有点不太舒服,我试着来描述几个场景。

场景1,
我在刷朋友圈,刷到一半,返回聊天列表,聊天,聊完,继续刷朋友圈。
这个时候,我需要打开朋友圈,先看新发的,再看我刚才看过的,再看我刚才没看过的。(我无法绕过我刚才已经看过的那中间的一段)

在这个场景里,如果有一个「标记」,点击该「标记」,直接跳转到我刚才浏览到的位置,继续浏览刚才没浏览完的,然后,再刷新,浏览最新的。我会节约很多时间。

场景2,
我在看微信公号,一篇长文,看到一半,返回聊天列表,聊天,聊完,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我需要打开微信阅读号,找到这个公号,打开,继续阅读。(这里,微信做了优化,会记住我在这个文章中上次阅读到的位置,很不错)

这个场景里,如果有一个「标记」,点击该「标记」,直接从聊天列表进入刚才那个微信公号,跳转到我阅读了一半的位置,阅读。我会节约很多时间。

场景3,
我有一个微信群,关系很不错,每天产生很多内容,我来不及看。睡前,我打开微信群,看他们的聊天记录。我需要先一顿下拉,拉到我最后看到的位置,然后,继续上拉,顺序阅读。

这个场景里,如果有一个「标记」,点击该标记,直接进入我上次阅读到的位置,然后上拉继续阅读。我会节约很多时间。

这3个场景,我一直很困惑,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样。

我把这几个场景提炼一下,对于一个feed流形式的内容。新的内容,该如何加载?

这个问题,之前我对比过新浪微博跟Twitter的做法,发现,似乎Twitter更加人性化一点。

Twitter的做法,点击加载,加载完成后,页面停留不动,有一个明显的标识告诉你,你上次阅读到这里了,你下拉,页面上滑,看你没看过的新消息,直到顶端,你继续刷新,继续下拉,看新消息。

Twitter的这一系列交互很自然,用户只需要不断的下拉,下拉,下拉,就可以阅读了,阅读的成本很低。

我们再来看新浪微博的做法,下拉,加载最新的内容,自动将旧内容顶踩到下面去了,你上拉,阅读新内容,直到阅读到你读过的地方,这个时候,你需要点击,加载新的内容,或者你一顿下拉,回到顶部,然后下拉,加载新的内容,然后上拉查看,然后循环。

新浪微博的这一系列交互很不自然,用户需要下拉/点击,然后下拉,然后再点击,刷一下回到了顶部,认知很奇怪。

feed流的加载形式

我不知道这2个产品当初在设计这个功能的时候,分布是怎么考虑的,不过,从一个用户的角度看,我更喜欢自然的Twitter。

各位产品经理,你们觉得呢?

活在微博混战的年代

4月1日,在腾讯微博自己微博自己N天之后,终于放小规模的内测,自此,四大门户开始了真正的微博混战。我目前用过的微博以出场先后:twitter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薄,ID都是统一的@kentzhu。如果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其他微博门派,我是真正的生活在微博混战的年代了…..

我发现,他们都是T开头的,搞的我现在键盘上字母T的磨损程度超过了空格键;他们四个那都能看到很多跟我一样无聊的顶着一样ID扯淡的人,搞的我现在看着我那个被我们视觉设计小姑娘夸奖做的很牛掰的图像的时候都审美疲劳了;一句发源与豆瓣or其他地方的段子在他们四个那被无数的人疯传,本来挺搞笑的段子看着我都想哭了;我不务正业的不去研究自己的产品专注的泡他们四个上面半天了,结果也没泡到姑娘,倒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骗关注开始玩图像人妖了…….

我正部分同步和被人四处同步中,这就是我使用同一ID生活在微博混战时代的现状!

我简单的把国内4大微博分成2类,目前来看,网易和腾讯算是忠诚照搬Twitter信息流动模式的;新浪和搜狐算是Twitter变种型的。
新浪微博之前我扯淡了不少,我还是那个说法,“媒体新浪的WebIM”;网易微博我也不知道他要玩的是什么,看不出来,像个迷途的无人看管的孩子;搜狐微博看似在做微社区;而腾讯微博则更像一个更大的QQ群。

在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这样一个过程:觉得很简单——操作起来发现很复杂——继续深入,发现别有洞天的简单
于是我脑海里会常常闪现出来几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好的产品?到底什么是电子商务?到底什么是SNS?到底用户体验是搞什么的?、…、正好看到Tony前几天也在问,你理解的社区是什么
同样的情况,我也想借这篇博客问一下,你理解的微博是什么?

140字的输入限制会是定义之一吗?我觉得不是!我一直反对与质疑微博的140字规定,完全没必要!140字是Twitter的“微”定义(据说是因为SMS要求140字符内,但是移动互联网不是越来越普及了吗?),那163个字就不是了吗?300字以内就不是了吗?我觉得也应该是微博!(当然,比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字数还多的当然不算了…)
只能使用@回复而不可以盖楼评论会是定义之一吗?我觉得不是!评论虽然降低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但是除了传播还需要的是讨论,是汇聚,这个跟信息的不同属性有关。
可以包含图片、音频、视频、文档、投票、新闻源的就不是微博吗?我觉得不是!你们没觉得Twitter不是小而是太小了吗?小到很多事情根本没法自己完成,很多事情应该是不需要第三方来完成的。
非得有个圈子套住一帮人在上面玩才算微博吗?为什么我觉得王三表一直以来的写博客风格就像是微博呢?豆瓣的我说算不算微博?SNS里的迷你博客算不算微博?
…….

因为Twitter的信息高速流动性,导致大量的优质信息因为时间维度的拦截而夭折;同时因为用户群太过庞大,你需要不断的增加关注来获取更多内容,而更多的关注同时增加了你的时间成本以及信息判断成本,这是一个Twitter的悖论;Twitter像个激流,你站在激流中说我们来讨论一下吧,等你喝口水回来发现,激流已经将你的讨论信息冲的无影无踪了。

我同意Twitter的精髓在于让信息高速的流动,但是我更认为除了流动之外让信息汇集、筛选、检索是微博更加主要的任务与发展方向
我希望微博能成为我的新闻中心(新闻快速接收与评论)、资料库(优质信息梳理与记录和检索)、聊天室(牢骚完就消失)、工具箱(民意调查与求助)。

最后,我牛逼的读者们,你们理解的微博是什么?

从现在起,请重视微博营销

PS: 这是我写给我们运营团队的一封内部邮件,我摘除了与业务相关及公司信息相关的部分,发到我的博客里。

Dear,all:
我记得“社会化营销”这个观点我已经提过了很多次,
我坚定的认为,未来的营销是属于社会化的,是针对人的营销,而不是针对机器的(搜索引擎)。因为这是一个快速的、相对低成本的、直接面对用户的营销。

为什么我说我们应该降低SEM的权重(注意,我说的是降低,不是放弃),有这么几个原因:
1、SEM流传已久,SEM的玩法其实并不新鲜,现在大部分的聪明的企业都早已经把SEM的玩法烂熟于胸了,选取关键词、关键词的组合、长尾关键词等等这 些事情大家都明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我们花大力气在这片红海里去抢夺阵地是不明智的。
2、SEM的投入太高,并不适合我们,对于大企业来说,可能不是大问题,因为他们有钱,但是我们不是。
3、SEM的转化率其实并不理想,这点我们看过数据,我们自己心里明白。而微博营销的转化率是高的惊人的,广告的转化率一般能做到8%就已经是神仙级别的 了,但是微博的转化率做到20%绝对不是梦哦!
那,为什么微博营销就好用呢?
1、微博上每一个用户都是真实存在的(当然,机器人也是存在的,但比重不大)。这些用户的特征是你可以预见的,通过观察他的发言你可以看出来他的消费特性,然后对症营销。目前,我还不知道有什么技术可以通过对关键字的搜索监控来准确的还原一个用户(百度指数也做不到)。
2、微博营销是一个很低成本的营销方式。你只需要一个微博帐户,并坚持维护他,这里需要的花费是零(上网、电费就不算了吧)。你的成本只在于你需要坚持的维护,用心的交流。
3、微博的信息传递速度要快于任何媒体,广度也正在不断扩大。因为微博是实时的,同时你有多少粉丝(关注者),你的信息基本上就会被多少人知道,再加上你粉丝的继续传播,这个受众量是极其庞大的!

我总是会不定期的扫到很多跟我们业务相关的站点,还有好的观点,以及对我们的抱怨的用户的博客。你们一直问我我是怎么发现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在 Google reader和微博里分别订阅了跟我们相关的很多关键词。我定期的去看这些订阅信息,所以,我能不断的发现。

那么,对于微博营销,我们该怎么做?我觉得主要是5个点:人情味、 人味、互动、关注、坚持
1、人情味。微博营销不是冷冰冰的广告,即使是修饰的再好的文案也不会达到什么好的效果!有人情味的微博是微博营销的最最核心的一点
没有人会对满版都是广告的报纸感兴趣,同样的,也没有人对于每天不定时的发布广告信息的微博感兴趣。微博需要的是有人情味的营销。一句标题+链接这样的微 博营销必死无疑,配图会稍微有提高,但是还不够。
2、人味。 简单说就是,我们不要把这个ID搞成个机器人或者喇叭。作为一个喇叭,你就算喊声再大也永远只有你一个人再喊,没有人帮你接力,你的声音永远就是那么大一 点。
而作为微博营销,你的一条微博能够发挥多大的力量取决与2个点:你的关注者的数量、你的关注者中愿意帮你传播 的数量,而往往后者的力量更巨大!
作为一个不知名的企业,你不要妄想跟明星一样,上去就数万的关注者,这不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积累、用人情味的运营去积累关注者,并且让他们明确的感觉到 这个ID背后确确实实是一个真实的人在发声。一个用于营销的微博ID除了发布自身的广告之外,也应该没事来点乐呵的事情,转发一下你的关注者的信息,甚至 嘘寒问暖一下,如果可以,其实,没事调个小情的效果会更好!
3、互动。是的,互动,这是社会化营销的最核心的地方。微博营销不再是像传统营销模式那样的投出去了鱼饵就一动不动的 等待这鱼儿来咬钩了,你需要的是跟鱼儿交流,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对你的鱼饵的看法是如何的。
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能获得更多意外的收获,包括更加真实具体的还原你的用户,更加透彻的知道你的用户需要的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做的不好的地方。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微博营销又是最难做的。因为,他需要用心去经营,需要花时间,大量的时间!不是像投广告、SEM那样的坐等了。
4、关注。关注包括2个部分,关注你的用户、关注跟企业相关的话题,并且对他们分别进行认真回复。
主动的去关注你的用户,并且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知道你是在乎他的,一直在他身边的;关注企业相关的话题,知道那些不是你的粉丝的人怎么看你,并且试着与他 们建立联系。如果有误会,解决这个误会,如果有困难,主动帮助他们解决。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网站的客服压力越来越少,因为会有更多的用户在微博上直接发问,有你,还有你的粉丝一起帮他们解决。这在无形中再次形成了一个以用户为 中心的一个大的交流圈子。
5、坚持。微博营销是一个一旦建立就无法停止的营销过程。你必须长期的坚持下去,开始的时候或许收效甚微,但是,坚持 下去,你会发现,你收获的远远大于你 的坚持!
所以,如果我们要做微博营销,我们必须分一个人出来专职的做这个事情,考核的方式也很简单:粉丝数量与质量、某条信息的转发数量、某一个活动链接的点击数 量、…等等

在这里,人情味与人味是你获得关注的2个重要途径,只有人味还有人情味才能快速的帮你建立与粉丝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信任关系的微博营销与硬广告何异?与用户互动与关注是发挥微博作用的主要手段,坚持是成功的保障。并 且,他们是嵌套着相互作用着的。(这段写的有些像八股了…)

最后,目前来看最好的微博营销平台是新浪微博(不要说Twitter,它是一个不存在的网站)。具体来看我这么几点原因:
1、新浪本身的媒体优势与力量巨大。同时我们也看到新浪微博突破了新浪一直依赖的封闭态度,是目前为止新浪最Open的产品(因为,Twitter是最 Open的…)
2、在最开始的时候新浪微博就向着营销的方向做了很多的基础架构:你可以明确知道你的微博转发 次数,这满足了无数人的虚荣心;对信息的交互模式的改进,这种聊天式的回复让你可以把一个话题归结在一起;对话题的搜索功能,等等。
3、对标签功能、话题关注功能、你感兴趣的话题、你感兴趣的用户的设计让你可以方便跟踪内容。(新浪的微博搜索功能很彪悍,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你只关注 了不到50个人而粉丝过千了,还能不断知道很多新内容?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只关注内容,不关注ID,而内容来源与微博搜索….)
4、新浪微博的链接点击是利于统计的。由于Twitter的过度Open,导致点击来源是无数个不一样的,你无法统计…..曾经有朋友建议说,先缩短 网址,然后统计该网址,这个其实不适合企业营销,因为被缩短的网址的可信度会大打折扣!

最后,从现在开始,请,大力重视微博营销!同时顺便广告,我的新浪微博:@kentzhu

用户习惯那点事

最开始接触SNS的时候,我以为“首页”就是我的“个人首页”,于是我把我的“首页”地址链接发给好友,告诉他们来围观我的SNS个人主页。可是,后来发现这个“首页”点过去他们看到的是他们自己的信息,跟我一毛钱关系没有。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个人主页是我的对外首页,“首页”是我自己的首页。
当我习惯了在SNS上刷新“首页”来获取关于好友的信息的时候,我发现在豆瓣上我刷新“首页”看到的都是豆瓣推荐,都是我不需要的信息,而我最需要的关于好友更新的信息出现在了页面最不起眼的右下角。我需要去刷新“友邻”才能获得好友更新的信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很抑郁。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使用twitter90%不会是在twitter.com上,而是借助各种API工具来获取好友的更新。对我而言最常用的是twitterfox,friends信息(tweets)在第一栏、Reply信息(@)在第二栏、Message(DM)信息在第三栏。这样的信息排列模式我认为是清晰和便于处理的。
当我习惯这样的方式的时候,
新浪围脖出来了。目前还是纯web端,木有API。于是我需要手动刷新“我的首页”或“有新微薄,刷新看看”按钮去获取好友的最新信息。当然,围脖会在顶端对@我的信息和DM我的信息以及加我为好友的信息给出弹层提示。我很快接受了这种信息的呈现方式,我觉得他也能让我快速的处理这些不同类别的信息。
后来,
网易微博
也出来了。我第一天注册之后发布了几条微博,然后发现没有人搭理我。。。第二天的时候发现我的粉丝新增很多,很疑惑。然后不断的猜想是什么情况,在一通乱点之后,发现,原来已经有很多人@过我了。。。对于我来说,我现在仍然很不适应每次需要去点击“@回复我的”这个标签去查看新的回复我的信息和看着不断增长的“被关注”数目去查看到底是谁新关注了我。

看过网易微博的负责人的公关稿, “网易UGC中心(即“用户产生内容中心”)总监张丹萍接受采访时表示:“网易微博的最大特点是没名人认证,没有‘V’标志,这与新浪微博以及 Twitter都不太一样。我们坚信,微博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产品,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话题的中心。使用微博的乐趣就在于,它比SNS、BBS有更多可能性。”
这里基本上有2个常识性错误:1、Twitter也是有认证的;2、对用户的认证跟是否去中心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在新浪微博上没有被认证过,但是我的粉丝数目比很多带V的人都多。核心点在于内容的质量以及关系的组建,而非其他。

当然,抛开这个不说,从信息架构的层面看,如果目前网易微博对信息的处理继续按部就班的跟Twitter的Web版本一模一样,我个人很怀疑他是否能玩的起来。
可以比对一下同时处理一条新的@信息或者加好友信息在新浪微博和网易微博上所需要的时间。我觉得连测试都不用测试我就能武断的给出答案:新浪微博完胜!
当然,也许网易微博的杀手锏在于客户端上,那情况或许会有改观。
从内容的层面上来看,网易的优势在于跟帖,新浪的优势在于名人娱乐。根据目前国内的情况,跟帖是个离红线最近的东西,跟帖承载的内容也是最危险的。我怀疑网易是否有能力去把控好这个尺度。

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说新浪微博是在抄袭Twitter,我的看法是新浪微博已经很好的本地化了Twitter。如果网易微博没有更好的超越新浪微博的杀手锏,那也许网易微博真的就是看着别人唱戏自己牙痒痒了。。。
PS:网易微博用实际行动(可输入最多163个字)回答了我的对为什么微博客的字数限制非要是140个字的质疑。这是目前我见到的最大的本地化与创新。
上次在UCD书友会的年度产品盘点上,我的观点是:关注微博本身不如关注微博周边的产品,微博本身不该就只有微博客网站这么一种玩法吧?

媒体新浪的WebIM

6月份的时候新浪朋友小规模内测,参观之后,我写了一篇“新浪朋友能否成为大朋友”。事过3个月,消息说朋友因为内部变动继续延期,之后,新浪推出了微博客。
当时,
我在twitter上说新浪微博更像是新浪朋友里微博客组件的一个剥离。在朋友战略受挫之后,新浪推出了微博服务,主打粉丝。

在那篇写新浪朋友的文章里我说过,SNS的路线目前有两条:game路线、微博客路线。很明显Game路线是没法玩的长久的,搜狐白社会现在已经开始尝试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了,在公司的电梯里广告语是“你还在被楼宇圈养吗?”….
而走微博客路线一直是比较小众或者垂直的SNS的路线,加之国内的微博客集体被下课也给微博客市场让出了很大的空间,此时是进军微博客的最好时机。而这个绝佳时机的前提是有强硬的后台和完美的监督机制,很明显,新浪完全具备这2个条件

1、新浪微博不是Twitter,也不是twitter的山寨版
是的,twitter是媒体,而媒体也显然是新浪微博的定位之一。但是,媒体仅仅是Twitter的一个定位而已,Twitter并不仅仅是一个媒体,Twitter带来的是一种生活理念上的变革。除了媒体的一面Twitter也有社交的一面、分享的一面、休闲的一面、……
在门户方面,新浪的地位正在日渐下降,面对日益社会化的媒体,新浪在不断尝试。新浪的手中也有众多的媒体资源,一说新浪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明星。从目前入驻新浪的ID来看,各路花旦均已闪亮登场,而各类媒体帐户也没落下。对新浪微博的媒体定位毋庸置疑,无需多谈。

2、新浪微博移植了SNS里最火的应用,把交互简单化
在SNS里最火的应用是什么?是微博客。这是一个比打招呼的成本更低、比Game的应用更广泛的SNS组件。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SNS里闲聊,放弃传统的IM客户端。(当然,这里我说的是闲聊!)而闲聊在现实中也是社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咏乐汇选择了在饭桌上与嘉宾闲聊,是最契合中国国情的谈话节目。
所以,我觉得可以把新浪微博定位为WebIM。并不是只有QQ的Web化、MSN的Web化才是WebIM,WebIM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定义。
为什么在新浪的微博里没有开发@回复功能而设置了评论,这有利于防止信息被打散和碎片化传播,同时,这也契合社交闲聊的定位。一条微博的信息内容应该是微博作者与他粉丝之间的会话,这个会话不应该被在全站进行传播。之前Twitter对他的@功能的改进,我想也是出于这点的考虑。对一条微博的转移传播依赖于分享这个功能,在Twitter里叫锐推。而不论是转移之后的内容讨论还是集中在这个转移的用户与他的粉丝之间的。这样来看,整个信息的传播才是条理化的和便于梳理的。

3、资源与监管是做好微博的两个必备条件
不论是作为媒体还是作为社交化的WebIM,都需要优势资源。新浪并不缺资源,而且新浪是最会贩卖资源的。所以,新浪微博对于明星资源的把握很到位。名人榜、推荐用户、热门微博,这些功能的添加再一次展现了新浪的资源优势与利用本事。
对于微博客的监管,这点中国网民都清楚。饭否没饭吃了,嘀咕被乱炖,一直被讨论但是就是上不去的Twitter,这些都已经很明显了。
在对微博的监管上,新浪是下过功夫的。含泛关键词微博的审核、悄无声息的删除微博内容和评论、对敏感用户斩首示众这些都无比强大。对临时敏感词的更新也做的很到位,比如周末的时候因为腾讯网60周年专题的勃起而直接将“腾讯”设置为敏感词。

4、别指望Twitter的用户会成为你的用户群
这是一条
我在新浪微博上的唠叨话,当然,当时这句话主要是想表达的意思是:“只有用户才知道产品可用性的真正答案。就像鞋合不合适只有脚才知道一样”。
不过这句话其实也没说错,目前使用Twitter的用户绝对不大可能会成为微博的用户,通俗的说这是两个气场完全不同的用户群。
我同意
麦田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拨SNS用户不在开心玩twitter,所以他们才可能会在新浪玩。新浪微博构成的最大威胁是kaixin001等SNS网站。

PS1:至于盈利模式的讨论,我觉得还太早了点。
PS2:新浪微博的用户体验确实不敢恭维。
PS3:我的微勃继续使用了全球通用ID@kentzhu,所有的Web2.0网站基本都是这个ID。http://t.sina.com.cn/kentzhu,不过不太建议成为我的粉丝,因为我是Twitter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