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Twitter

那些我心目中的优秀产品

有一位在36Kr的朋友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让我列举一下我心目中的优秀产品。于是,我给他展示了我的一个关于APP的豆列

在看完这个豆列之后,这位朋友向我提出了7个问题,我做了简短回答,现全文抄录如下:

1.在您给出的产品清单里,并没有看到效率、日历类产品,您平常会使用效率工具辅助自己的时间管理吗?如果是,常用的工具有哪些,你是如何利用它们的?如何看待效率工具和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以及您的时间管理方式是?

关于时间管理,我其实不太相信工具,曾经有位朋友跟我说,当你事情特别多的时候,被你忘记的事情,说明是不重要的,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筛选。也曾经有我的同事问我,每天要处理的事情特别多,是怎么做到状态一直很好的,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拆分了事情,同时投入的时间比别人多,所以看起来我比别人轻松,如是而已。

正因为我不认为工具能解决时间管理的问题,所以,我尽可能的使用最普通的时间管理工具。我用的日历产品就是Web的google日历,他包含日历以及task。在ios上使用默认的日历工具,同步Google日历。

google日历里通常都是会议记录,但是经常你会发现,当会议很多的时候,记录不记录是没什么意义的,你还是会挑选最重要的来参加。当会议很少的时候,不记录你也会记得。而Google日历里的task基本都是我的「灵光一现」的散点。

2.您带领团队时常用的协作工具是?是它的哪项功能吸引了您,让您在众多的团队协作工具中挑中它?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很想了解您管理团队的风格、处理deadline和项目进展的方式,以及多年产品经理经历积累下来的对团队管理的思考。

团队协作管理工具,因为我们团队不同角色,所以分为3种。

1、作为PM跟UE内部,他们使用的是我们自己搭建的wiki,用来存放团队积累的文档、分享、规范等等,基本上属于知识库的概念;
2、作为PM与UE演示用,他们使用的是POP,因为他能完整在手机端演示,并且带有基本的交互,这是一个基于移动端做前期需求沟通演示最好的方式了;
3、作为项目协作,他们使用的是tower。

关于工具的使用,其实没什么特别因素,大概就是其中一个人使用了这个,大家还都能接受,于是就约定俗成的都用这个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很少较真,关键是看大家能不能用的方便,并都能习惯。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没有太多值得分享的团队管理经验,就几个方面吧:

1、目标明确可执行
2、放权,允许每一位团队成员犯错,但是不允许重复犯错
3、团队内部信息透明。当面沟通,立即执行;每个会议都要有纪要,事后跟踪;抄送告知,相关角色互相通气,包括需求变更、项目上线等等
4、传帮带,有完整的文化传承。我在内部实行的文化是,如果你有问题,主动找我请你吃饭,我来和你聊聊。我也会不定期的跟每一个成员1on1,话题很宽泛,随便聊点什么都可以。
5、在计划进行一半的时候提前review风险点。包括一个项目,一个月度计划,一个季度计划,而不是到最后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3.印象笔记几乎是我访谈过的所有业内人士共同的选择,但有意思的是,每个人的用法又很不一样。您使用最频繁的是印象笔记的哪几个功能?主要运用到哪些生活和工作场景里?

其实,我只拿印象笔记来做密码管理工具以及发票抬头显示工具…..当然,也有较多的时候,是我跟别人共享一份我写的相对简短的信息的时候。

4.和您一样,Feedly也是我最常用的RSS工具。说起阅读,您对自己的学习和阅读有要求(比如每天或每周必须要保持几个小时阅读,阅读的广度,偏好等)?我很好奇您在进行沉浸式阅读时的场景是怎样的(是关掉其他应用、块状时间的阅读模式、是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深度阅读,还是其他)?如果您愿意与我们分享和推荐几个您的Feedly里值得深度阅读的订阅源,那就更好了。

我觉得自己并不聪明,又加上我所从事的行业发展非常之快,所以,我有一种很强烈的危机感,于是我会逼迫我自己不断的想办法去获取信息。但是,后来我发现,只获取信息是没有意义的,我需要的是信息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所以,微博、知乎我现在都很少看,我偶尔会发。

最终我对信息的获取主要分成了几种,读书、较长的文章阅读、非常短的信息快餐。

每周会用周末的一天来读书,差不多可以消化一本书;我坚持上班地铁,一方面不用烦恼堵车,另一方面是可以有阅读时间。

国内几个优秀的UED团队的博客是我一直阅读的,比如腾讯CDC;另外有一位c7120的同学一直坚持翻译国外的优秀产品文章,很值得钦佩,内容也很棒;还有就是最近简书这个网站上积累了比较多优秀的内容。

5.惊喜地发现Swarm也是您的一枚常用应用。签到也是您的一种生活方式吗?您平常都会在什么场景下玩起签到应用来?

签到算是一种延续下来的习惯吧,当我发现自己签到了那么多地方之后,我决定坚持这个习惯,把自己的足迹都记录下来。这属于我个人「整理癖」的一种外在表现,哈哈。

反正现在用4sq签到的人非常少了,不像早年那么疯狂,所以,我也不用太担心什么信息泄露的问题。

6.⎧不重⎭ ,⎧功能收敛⎭, ⎧克制⎭是您在描述产品时最常提到的词汇,这也是你最看重的产品气质吗?您通常会用怎样的逻辑和思维框架去切割、分析和判断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哪些点是你最看中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好产品的不同评判标准。

就如同我写在我所创建的「我心目中的优秀APP」的豆列中的话,我评判一个好产品,按照优先级排序是这样的:能实际解决一个问题,有用;功能克制,即使做不到功能克制,也要做到外在克制,是好用的;外表优雅,交互自然。

有很多人推崇clear这个产品,但是我不喜欢,因为他太炫了,反而在核心功能上做的不太好。facebook也发布过几款很炫的产品,但结果看,市场反馈都不是很好。

目前为止我心目中最好的APP依旧是微信,他的功能目前看非常多,但是,你感受不到他的复杂,他非常克制与收敛,同时他也没有高级的交互,所以你使用起来非常的自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另一个与微信比肩的产品是twitter,发展了这么久twitter依旧是那么优雅克制,即使是加入了一些商业的元素,依然很棒,而微博一直在添加功能,总是会用力过猛。

我特别喜欢的两本书,一本是《简约至上》、一本是《看见》,这2本书总结起来看就是,平淡无奇的反而会呈现出最巨大的杀伤力,而执迷与抖那些水袖功夫的,往往只有花拳绣腿。

在《三体》的小说里,地球人对星际战争的猜想与预期一直都是「大」,所以建造了无数巨大的星际战舰,结果,三体人派了一个平淡无奇且很小的水滴,毁灭性的干掉了几乎全部星际战舰,这真是最大的反差与讽刺了。

7.最后的问题可能稍显宏观甚至晦涩,如果您并不喜欢这类问题,可以选择忽略,但我们依然很想听到您对此的理解。您是如何理解⎧产品⎭和⎧人⎭的互动?

首先,产品必须是要与人互动的,不然,那不是一个产品。

就像New Balance的广告所说,「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产品与人的互动就很明了了。

你的互动,必须是有效的;你的互动必须是真诚的;你的互动最好是直接的,你可以抖一些机灵玩点杂耍,但是,这只是点缀的佐料。

在《三体》的小说里,地球人造的星际战舰非常之庞大,但是针对舰长的操作台确极其简单,它的理念是要让舰长专注在他该做的事情上,其他的技术都被隐藏了。从这个角度看,《三体》作者所表达的「互动」理念非常棒。

啰啰嗦嗦的回答了很多,不知道是否有表述清楚,如果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随时邮件沟通。

谢谢你的问题,也让我自己做了一次梳理。

晚安。

kentzhu ,2014.12.5

关于Feed流信息的加载方式

最近频繁的在使用微信,在聊天、公众帐号、朋友圈之间穿梭,总觉得有点不太舒服,我试着来描述几个场景。

场景1,
我在刷朋友圈,刷到一半,返回聊天列表,聊天,聊完,继续刷朋友圈。
这个时候,我需要打开朋友圈,先看新发的,再看我刚才看过的,再看我刚才没看过的。(我无法绕过我刚才已经看过的那中间的一段)

在这个场景里,如果有一个「标记」,点击该「标记」,直接跳转到我刚才浏览到的位置,继续浏览刚才没浏览完的,然后,再刷新,浏览最新的。我会节约很多时间。

场景2,
我在看微信公号,一篇长文,看到一半,返回聊天列表,聊天,聊完,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我需要打开微信阅读号,找到这个公号,打开,继续阅读。(这里,微信做了优化,会记住我在这个文章中上次阅读到的位置,很不错)

这个场景里,如果有一个「标记」,点击该「标记」,直接从聊天列表进入刚才那个微信公号,跳转到我阅读了一半的位置,阅读。我会节约很多时间。

场景3,
我有一个微信群,关系很不错,每天产生很多内容,我来不及看。睡前,我打开微信群,看他们的聊天记录。我需要先一顿下拉,拉到我最后看到的位置,然后,继续上拉,顺序阅读。

这个场景里,如果有一个「标记」,点击该标记,直接进入我上次阅读到的位置,然后上拉继续阅读。我会节约很多时间。

这3个场景,我一直很困惑,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样。

我把这几个场景提炼一下,对于一个feed流形式的内容。新的内容,该如何加载?

这个问题,之前我对比过新浪微博跟Twitter的做法,发现,似乎Twitter更加人性化一点。

Twitter的做法,点击加载,加载完成后,页面停留不动,有一个明显的标识告诉你,你上次阅读到这里了,你下拉,页面上滑,看你没看过的新消息,直到顶端,你继续刷新,继续下拉,看新消息。

Twitter的这一系列交互很自然,用户只需要不断的下拉,下拉,下拉,就可以阅读了,阅读的成本很低。

我们再来看新浪微博的做法,下拉,加载最新的内容,自动将旧内容顶踩到下面去了,你上拉,阅读新内容,直到阅读到你读过的地方,这个时候,你需要点击,加载新的内容,或者你一顿下拉,回到顶部,然后下拉,加载新的内容,然后上拉查看,然后循环。

新浪微博的这一系列交互很不自然,用户需要下拉/点击,然后下拉,然后再点击,刷一下回到了顶部,认知很奇怪。

feed流的加载形式

我不知道这2个产品当初在设计这个功能的时候,分布是怎么考虑的,不过,从一个用户的角度看,我更喜欢自然的Twitter。

各位产品经理,你们觉得呢?

活在微博混战的年代

4月1日,在腾讯微博自己微博自己N天之后,终于放小规模的内测,自此,四大门户开始了真正的微博混战。我目前用过的微博以出场先后:twitter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薄,ID都是统一的@kentzhu。如果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其他微博门派,我是真正的生活在微博混战的年代了…..

我发现,他们都是T开头的,搞的我现在键盘上字母T的磨损程度超过了空格键;他们四个那都能看到很多跟我一样无聊的顶着一样ID扯淡的人,搞的我现在看着我那个被我们视觉设计小姑娘夸奖做的很牛掰的图像的时候都审美疲劳了;一句发源与豆瓣or其他地方的段子在他们四个那被无数的人疯传,本来挺搞笑的段子看着我都想哭了;我不务正业的不去研究自己的产品专注的泡他们四个上面半天了,结果也没泡到姑娘,倒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骗关注开始玩图像人妖了…….

我正部分同步和被人四处同步中,这就是我使用同一ID生活在微博混战时代的现状!

我简单的把国内4大微博分成2类,目前来看,网易和腾讯算是忠诚照搬Twitter信息流动模式的;新浪和搜狐算是Twitter变种型的。
新浪微博之前我扯淡了不少,我还是那个说法,“媒体新浪的WebIM”;网易微博我也不知道他要玩的是什么,看不出来,像个迷途的无人看管的孩子;搜狐微博看似在做微社区;而腾讯微博则更像一个更大的QQ群。

在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这样一个过程:觉得很简单——操作起来发现很复杂——继续深入,发现别有洞天的简单
于是我脑海里会常常闪现出来几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好的产品?到底什么是电子商务?到底什么是SNS?到底用户体验是搞什么的?、…、正好看到Tony前几天也在问,你理解的社区是什么
同样的情况,我也想借这篇博客问一下,你理解的微博是什么?

140字的输入限制会是定义之一吗?我觉得不是!我一直反对与质疑微博的140字规定,完全没必要!140字是Twitter的“微”定义(据说是因为SMS要求140字符内,但是移动互联网不是越来越普及了吗?),那163个字就不是了吗?300字以内就不是了吗?我觉得也应该是微博!(当然,比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字数还多的当然不算了…)
只能使用@回复而不可以盖楼评论会是定义之一吗?我觉得不是!评论虽然降低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但是除了传播还需要的是讨论,是汇聚,这个跟信息的不同属性有关。
可以包含图片、音频、视频、文档、投票、新闻源的就不是微博吗?我觉得不是!你们没觉得Twitter不是小而是太小了吗?小到很多事情根本没法自己完成,很多事情应该是不需要第三方来完成的。
非得有个圈子套住一帮人在上面玩才算微博吗?为什么我觉得王三表一直以来的写博客风格就像是微博呢?豆瓣的我说算不算微博?SNS里的迷你博客算不算微博?
…….

因为Twitter的信息高速流动性,导致大量的优质信息因为时间维度的拦截而夭折;同时因为用户群太过庞大,你需要不断的增加关注来获取更多内容,而更多的关注同时增加了你的时间成本以及信息判断成本,这是一个Twitter的悖论;Twitter像个激流,你站在激流中说我们来讨论一下吧,等你喝口水回来发现,激流已经将你的讨论信息冲的无影无踪了。

我同意Twitter的精髓在于让信息高速的流动,但是我更认为除了流动之外让信息汇集、筛选、检索是微博更加主要的任务与发展方向
我希望微博能成为我的新闻中心(新闻快速接收与评论)、资料库(优质信息梳理与记录和检索)、聊天室(牢骚完就消失)、工具箱(民意调查与求助)。

最后,我牛逼的读者们,你们理解的微博是什么?

别得瑟了,你很可悲!

我不知道很多人出于什么样的心态乐此不疲的在Twitter上RT那些嘲笑别人不知道什么是Twitter,不会使用Twitter的tweet。
他们嘲笑着说主流的QQ用户认为twitter是抄袭的QQ心情;他们骄傲的说百度空间里没有一个人用过twitter,除了他自己;他们自豪的说,他会用twitter,他不是倒掉的一代。。。。

然后呢?
他们把自己在豆瓣上的信息绑定到Twitter上,他们把他们的Google reader分享像扔废纸一样让个机器人帮助他们扔进twitter的timeline里,他们把杂七杂八的网站上的自己的足迹都丢进twitter里,他们觉得这样自己就很牛逼了。你看,我每天都在互联网上晃荡,我多么熟悉互联网啊,我多么先进啊,我多么思想进步啊。。。。

屁!
这就是扭曲的优越感,病态的自豪感!

为什么我使用Twitter,我没有一丝的自豪感呢?相反的,我觉得我很悲哀,我也为所有在中国境内翻墙使用Twitter的人感到悲哀!(貌似贵国没有不需要翻墙就可以使用Twitter的?除了某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之外)
作为一个每年都要被莫名其妙的代表无数次的贵国网民,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为我自己需要每天提心吊胆的使用这个优秀的服务感到悲哀!
为这个优秀的产品在贵国一再被阉割,被封杀感到悲哀!
我更为贵政府在一个客人面前肆意的挑逗一下我的G点,然后马上删除掉所有的信息感到悲哀!
为无数的媒体和评论家们在评论一个90%的网民用不到,连百度知道都不知道的服务悲哀!

别得瑟了,你很悲哀!
你在使用什么工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在使用这个工具!
你知道什么现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试图改变之,哪怕是做很细微的那么一点点事情!比如免费代客翻墙,比如每天教一个人戴Tor。

你所看到的,你所认为火的,你所听到的那些所谓的互联网评论家,互联网热点讨论,大多都没有什么赢利点可言。
相反的,倒是那些从网吧里,从民工中得到的需求与数据最后成为了最好的赢利点,造就了最卖座的产品。
根源在哪?你是悲哀的一小撮,自以为了解互联网用户心态的一小撮。
别傻了,这些需求太不符合“国情”了!

一个可悲的中国互联网从业者,Blogger

媒体新浪的WebIM

6月份的时候新浪朋友小规模内测,参观之后,我写了一篇“新浪朋友能否成为大朋友”。事过3个月,消息说朋友因为内部变动继续延期,之后,新浪推出了微博客。
当时,
我在twitter上说新浪微博更像是新浪朋友里微博客组件的一个剥离。在朋友战略受挫之后,新浪推出了微博服务,主打粉丝。

在那篇写新浪朋友的文章里我说过,SNS的路线目前有两条:game路线、微博客路线。很明显Game路线是没法玩的长久的,搜狐白社会现在已经开始尝试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了,在公司的电梯里广告语是“你还在被楼宇圈养吗?”….
而走微博客路线一直是比较小众或者垂直的SNS的路线,加之国内的微博客集体被下课也给微博客市场让出了很大的空间,此时是进军微博客的最好时机。而这个绝佳时机的前提是有强硬的后台和完美的监督机制,很明显,新浪完全具备这2个条件

1、新浪微博不是Twitter,也不是twitter的山寨版
是的,twitter是媒体,而媒体也显然是新浪微博的定位之一。但是,媒体仅仅是Twitter的一个定位而已,Twitter并不仅仅是一个媒体,Twitter带来的是一种生活理念上的变革。除了媒体的一面Twitter也有社交的一面、分享的一面、休闲的一面、……
在门户方面,新浪的地位正在日渐下降,面对日益社会化的媒体,新浪在不断尝试。新浪的手中也有众多的媒体资源,一说新浪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明星。从目前入驻新浪的ID来看,各路花旦均已闪亮登场,而各类媒体帐户也没落下。对新浪微博的媒体定位毋庸置疑,无需多谈。

2、新浪微博移植了SNS里最火的应用,把交互简单化
在SNS里最火的应用是什么?是微博客。这是一个比打招呼的成本更低、比Game的应用更广泛的SNS组件。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SNS里闲聊,放弃传统的IM客户端。(当然,这里我说的是闲聊!)而闲聊在现实中也是社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咏乐汇选择了在饭桌上与嘉宾闲聊,是最契合中国国情的谈话节目。
所以,我觉得可以把新浪微博定位为WebIM。并不是只有QQ的Web化、MSN的Web化才是WebIM,WebIM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定义。
为什么在新浪的微博里没有开发@回复功能而设置了评论,这有利于防止信息被打散和碎片化传播,同时,这也契合社交闲聊的定位。一条微博的信息内容应该是微博作者与他粉丝之间的会话,这个会话不应该被在全站进行传播。之前Twitter对他的@功能的改进,我想也是出于这点的考虑。对一条微博的转移传播依赖于分享这个功能,在Twitter里叫锐推。而不论是转移之后的内容讨论还是集中在这个转移的用户与他的粉丝之间的。这样来看,整个信息的传播才是条理化的和便于梳理的。

3、资源与监管是做好微博的两个必备条件
不论是作为媒体还是作为社交化的WebIM,都需要优势资源。新浪并不缺资源,而且新浪是最会贩卖资源的。所以,新浪微博对于明星资源的把握很到位。名人榜、推荐用户、热门微博,这些功能的添加再一次展现了新浪的资源优势与利用本事。
对于微博客的监管,这点中国网民都清楚。饭否没饭吃了,嘀咕被乱炖,一直被讨论但是就是上不去的Twitter,这些都已经很明显了。
在对微博的监管上,新浪是下过功夫的。含泛关键词微博的审核、悄无声息的删除微博内容和评论、对敏感用户斩首示众这些都无比强大。对临时敏感词的更新也做的很到位,比如周末的时候因为腾讯网60周年专题的勃起而直接将“腾讯”设置为敏感词。

4、别指望Twitter的用户会成为你的用户群
这是一条
我在新浪微博上的唠叨话,当然,当时这句话主要是想表达的意思是:“只有用户才知道产品可用性的真正答案。就像鞋合不合适只有脚才知道一样”。
不过这句话其实也没说错,目前使用Twitter的用户绝对不大可能会成为微博的用户,通俗的说这是两个气场完全不同的用户群。
我同意
麦田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拨SNS用户不在开心玩twitter,所以他们才可能会在新浪玩。新浪微博构成的最大威胁是kaixin001等SNS网站。

PS1:至于盈利模式的讨论,我觉得还太早了点。
PS2:新浪微博的用户体验确实不敢恭维。
PS3:我的微勃继续使用了全球通用ID@kentzhu,所有的Web2.0网站基本都是这个ID。http://t.sina.com.cn/kentzhu,不过不太建议成为我的粉丝,因为我是Twitter用户。

Twitter帐户被封的解决

不知何故,近期总是遇到Twitter帐户被封的现象,近期Keso的帐户也被suspended了
一个月前,我的帐户@kentzhu也曾遭遇过被挂起的噩梦,辗转若干次后被恢复。这里简单记录一下我是如何找回的,当给大家提供个例证。仅仅是我个人的经历,不保证完全可以成功。

7月29日,Twitter帐户的follow关系忽然被清零。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帐户被侵入,follow关系被人为清洗,因为我的密码设置一直很弱。于是发动大家重新follow我,在第一时间里找回了约150个followers。当我暗自庆幸的时候,噩梦继续,2天后帐户被挂起,个人页面的小鸟变成了猫头鹰…..
riku同学一番交谈之后,我决定还是规规矩矩的找客服解决问题吧,于是给Twitter发送了一封邮件。
邮件发出之后正好遇到Twitter被攻击宕机事件,漫长的10天等待之后,Twitter给我回了一封邮件告知了原因:“
Your account was suspended because it posted updates that indicated that your account was in actuality compromised. Updates may have been indicative of the Koobface virus (http://en.wikipedia.org/wiki/Koobface) or indicative of you giving your username and password out to a 3rd party website that promised “more followers fast!” Unfortunately,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third party sites are actually fronts for phishing and have already been implicated in the selling of usernames and passwords.”(点此查看邮件原文截图
简单的说就是帐户被中毒了,发送了带毒的链接,或者是因为加入了某些第三方排名API导致帐户密码泄漏。回想了一下,似乎我确实加入了几个类似XX推特圈这样的API,给自己打过标签,然后followe一个twitter帐户,同时发送一条tweet…..
于是按照邮件给出的方法对自己的帐户进行了整理,之后twitter发送了一封确认邮件“
Sorry for the delay. I have just looked at your account and made sure it is fully restored and your caches are fully cleared. ”,帐户被恢复。

推友流传的几个可能造成帐户被封的原因:
1、频繁发送带有链接的tweet
2、follow关系严重不对等
3、被多个用户拉入黑名单(block)
4、使用Tor登录发送tweet
5、频繁访问API
6、
实际上,twitter官方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什么样的帐户会被列入suspended,他的判断机制很诡异。以上不过是推友们的揣测罢了。
第1、2明显不会成立,twitter的好友关系是一个单向的好友关系,follow关系不平衡是必然的;至于第四条也存在疑问,我一直是使用Tor+Twitterfox更新的,并不是这个问题而被列入suspended的;第5是keso自己猜测的,我觉得如果是频繁的访问不同的API可能性则更大,比如经常频繁换用不同的API发送tweet等;至于第3条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个会是twitter判断spam的一个要素

最后,作为一个曾经被清洗过的用户,给几条建议:
1、如果发现帐户异常,第一时间能做的是给twitter发邮件查询:suspended@twitter.com
2、或者从twitter首页右上角的Hlp链接进入到帮助页面提交请求(需翻墙)
3、收到邮件后他们会发一封确认邮件,并且开始对你的帐户重新检测,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4、任何重新发动好友来follow你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也只会让twitter更加怀疑你
其实英文不好不是问题,你只需要告诉他你的帐户被封了了,然后问他们为什么被封就OK了,哈哈
更多关于Twitter的问题处理,参见riku同学的这个聚合页面

如果你的帐户也被清洗过,麻烦回帖或在这里跟帖说下Twitter给出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总结、帮助那些无辜的被封推友

Upadte:090918@kentzhu帐户再次被suspended,发了邮件过去询问,3分钟后得到回复,原文“It looks like you got caught up in some sort of spam cloud (through no fault of your own). I’ve restored your account;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encounter any issues in the future.,简单说就是因为我的帐户遭到攻击,所以他们出于保护把我的帐户暂时冻结袅。

一推两会碎碎记

twitter上我是个准话痨,大量的tweet把我的想法碎片化,导致现在经常不知道博客该写什么,我囧……现在流行碎碎的,那好吧,我碎碎的记一下:

1、twitter
【广告】经历了20多天的漫长等待之后,twiiter给我回了邮件,我的帐户被解封了,
目前继续使用@kentzhu话痨中,关注Web2.0、电子商务以及产品设计,欢迎follow围观

记得keso在twiiter上问过”你什么丧心病狂的想上twitter?“,很多人给了不同的答案。我的想法是,twitter的伟大性其实并不在于他的产品而在于他的理念,twitter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时twitter的开放性让他能和有千奇百怪的玩法,让人欲罢不能。 也正是这种完全的开放让”一小撮“惶恐不已,twitter是无法被封杀掉的,除非你们连整个互联网一起干掉了!
twitter越来越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前几天有人在twitter上搞了一个90后推友名单,之后就有人评论说,这些90后推友证明了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当时觉得这个逻辑太扯淡了,你无法用你的生活态度去左右别人的选择,不用twitter的90就是倒掉的一代?因为twitter现在需 要翻墙才能访问,这些90后推友会翻墙,所以他们就不是倒掉的一代?在贵国,翻墙是每个网民都应该和都会的技能,用这个去衡量90后对他们实在太不公平 了!

参加”两会“(google互联网高端论坛、百度世界2009)的时候我和另外2个推友一直在用twitter做直播,在百度世界2009上利用 twitter顺利和几个推友以及博友见面。在现场会议上利用twitter进行分享交流,一方面可以更快更广泛的传播消息另一方面也能让其他的人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会议演讲者的想法。这是一种多元化的互动交流。

不出意外的话将会在22号参加WordCamp China2009,希望现场能搞一个类似betacafe开幕时那样的大屏幕

2、世界的google和中国的百度
这2个公司今年搞的这2个会很有意思,当然我并不是指会议本身。
17号Google举办“互联网·未来”的高端论坛;18号百度举办”2009百度技术创新大会“
google的开场是介绍与展示一系列的新应用,包括Maps、Earth、Ocean、Mars、Moon等等;百度的开场是展示5000年的浩瀚文明,包括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地动仪等老祖宗的旧家伙什
google的PM给我们展示了使用G2+Android系统+google购物搜索+google map的完美手机购物体验;百度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很远很远的电子商务规划,没有见到实例
google的想法是打破形式束缚促进交流,打破垄断促进公平和普及,让最大多数人受益于信息技术;百度说要一站式满足网民的查询需求,并且要最大程度的利用搜索引擎做好网络营销

会间和几个朋友一起闲扯,google都TMD开始研究太空了而贵国还纠结在绿坝里。google用技术告诉你,这世界是多么奇妙,技术会让你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贵国的人却在用技术告诉你哪些网站你丫不许上、哪些新闻你丫不许评论….中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啦!

3、电子商务
百度世界2009的电子商务分论坛还是很不错的。
1)信用的问题再次被挑了出来。有啊的布雷顿森林计划指出,有啊会对虚拟信用进行拆分,用不同的维度来判定信用,并加入一个时间的概念、一个人的概念,最终输出给整个互联网。
我个人的看法是,网购的信用体系应该是以用户购买流程为导向的,其最核心的目的应该在于帮助用户购买决策,而目前的信用体系有点类似”国家免检“这样的牌子,太过粗糙和泛泛。
单个商品的信用情况、某一系列的商品的信用情况、整个商铺的信用情况应该都是不一样的。一家店铺的整体信用度高并不能代表在其中某一件商品上也这样,同样 的对于某一系列产品的信用度也并不是一个老鼠就能坏掉一锅汤;同时,与用户购买行为联系最紧密的应该是他购买的这一系列产品,用户最关心的也会是他现在买 的这个产品具体的情况究竟如何?
2)关于一站式购物平台。威廉张指出:利用百度入口优势,为用户完成购买前的决策活动;利用方舟计划完善标准库,优化购物流程;利用布雷顿森林计划重塑信用体系,进一步优化购物体验;利用凤鸣计划打造商户版旗舰店,实现实体店与网店的结合;利用阿拉丁计划辅助商家进行推广。
这一切看似天衣无缝,但是最重要的问题并没有说出来:如何引导用户进行差异化竞争?有啊如何与其他几个网购入口之间展开”入口“之争,创新何在?如何兼顾卖家、买家的利益?整个支撑有啊这一系列计划的商业环境如何?等等,这些都没有谈到。
3)X2C战略值得深思。

Update:有博友问twitter帐户被误封或者无辜被清空好友如何解决的,实际上riku同学之前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做了介绍,帐户冻结纠纷问题可以看这篇文章

如果有一天,Twitter好友全部消失


这张图截自2009年7月29日 08:50。

这是一个足够糟糕的早上,当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我的Twiiter页面,查看我的朋友们的tweet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页面上一个消息都没有了………
我在Gmail上跟朋友说,我感觉我好像被这个世界隔离了一半一样,我一半的信息来源被封闭掉了,这,实在太可怕了!

我每天在Twitter上和陌生人唠叨,可能我们谁都不认识谁,不过这样的交流更舒坦;
我每天在Twitter上看陌生人唠叨,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见到TA,不过这样不妨碍我感受这世界的鲜活;
我每天在Twitter上看陌生人分享,TA和我之间不会有利益关系,所以,他不会顾忌,而我却可以享受别人分享的知识;
我每天在Twitter上跟陌生人分享,我和TA之间不会存在等级观念,所以,我不用说话留三分,而我可以表达我最真实的想法;
我每天在Twitter上记录我自己的想法,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去记录;
我把Twitter作为最重要的新闻源,确切的说,是最重要的真实新闻源。Keso说,会使用Twitter的人都是懂得思考的人。而真相,总是掌握在会思考的人手里!

我过了一个足够安静的早上,没有接收到任何新闻,没有接收到任何新鲜事。我忽然有种莫名的恐惧,我之前跟朋友说,我现在每天都会有强迫症,每天如果不看google reader和twitter的话,我感觉浑身不自在,感觉到恐惧。
之前,我们说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不过,信息泛滥的时代如果你是个善于获取信息的人,你完全能够把这信息好好的疏导开。
在互联网上,最低的生存技能应该是,你知道如何去获取你需要的东西
。你应该知道如何去使用搜索引擎而不是像往常一样继续把你的朋友当作一个工具;你应该学会在信息中辨别真假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被蒙蔽。你,必须有这种能力!

所以,我觉得,信息泛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爆炸。
这是一个信息迅速膨胀的时代,如果我一刻不去关注twitter、不去看google reader的话,我就感觉我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因为恐惧,所以不断增大自己的阅读量,不断的强迫自己去学习去跟进去了解,当然,也因为不断的阅读而从中受益。
互联网绝对不是一个娱乐的天堂,你也绝对不能仅仅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消遣的地方!

Update:正当我在给Twitter客服的发邮件的时候,收到消息 (需翻墙),这次的twitter好友丢失属于他们系统的错误,他们正在努力修复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ikent.me的读者,如果你也使用Twitter,麻烦重新follow一下我 @kentzhu
如果你曾经是我Twitter上的好友,如果你曾经跟我在Twitter上交流过,麻烦重新follow一下我 @kentzhu
如果你愿意,请分享一下这篇文章,让更多的朋友知道我和Twitter失去了联系
如果你愿意,麻烦锐推一下这条信息,“ikent.me的作者,@kentzhu 需要他的老朋友,也欢迎更多的新朋友”
感激涕零, 大谢,大谢!

新浪的朋友能否成为大朋友?

相对于资讯类网站把内容作为一种快消品,社区网站中的内容则更像是口香糖,网络社区的重点应该是关系,而SNS网站的重点应该是交互——用户之间的互动。 网络社区可以看作是一群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访问者之间的聚合,2个陌生人可能因为同时喜欢某一个明星而出现在一个粉丝群里;可能因为都住在某个小区而浪迹在小区的论坛中;可能因为都从事某项工作而出现在一个小众的SNS里。因此,如何让一个新进入的会员不感到陌生和如何让来了一段时间的会员不感到无 聊,这是社区应该解决的2个首要问题。

目前来看,国内的SNS发展主要走2条路线:一是webgame,以kaixin001和他的抄袭者为代表;一是微博客,以5G等较垂直化SNS为代表。
作为Webgame的首席代表的kaixin001已经很明显的显露出一个问题,Webgame的用户黏性是很差的,很多用户已经经不住某周的山寨开心广 告轰炸而纷纷投诚 。单一的Webgame太容易被克隆而用户迁移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同样是偷菜到哪都一样是偷,同样是养宠物到哪都一样养。Webgame之所以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操作方便,利用Webgame所创建的关系是一种弱关系,我需要奴隶来买卖因此加你为好友,我需要更多的地方来停更多的车于是我要加你为好友,但两者之间是否有交流?答案是否定的!后期有SNS网站试图扭转这一局面,典型的是系统消息提示:“你的好友XX在XX游戏以XX分的成绩向你发起挑战”, 但是,有多少用户会直接屏蔽这个信息呢?
从放出来的很初级的残次的新浪朋友的内测版本来看(至于为什么这么说,稍后解释),他们在走第二条微博客的路子。个人觉得目前放出的新浪朋友的版本更像是Web版的QQ群+华丽版的Twitter。目前版本的新浪朋友放出了几个主要的功能:微博客、群组、相册、推荐。从这几个功能上猜测,新浪朋友的做法应该是利用微博客炒话题,以热话题聚合;利用群组聚合大话题,以相册和分享作为辅助;以推草根明星为目的,以朋友为手段。所以整个朋友的起点会是微博客,纽带是群组、辅助工具是相册,这之间的驱动器是积 分(人缘)。朋友甚至直接连博客都给拿掉了,使用站外博客的导入与同步以微博的形式对站外博客进行发布。

微博客是被所有的SNS网站所证实过的应用最多的功能,也是目前红的发紫的话题之一。微博客的作用之一是发布,但精髓却是分享。有了分享这些微博客的内容的价值才最终凸显,而把这些微博客进行聚合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应用,这是郑昀做锐推的原因,也应该是新浪朋友做“热话题”的根本想法。通过这些热话题很轻松的就可以把朋友和其背后强大的媒体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不同产品线之间的整合。
之所以说朋友是一个华丽版的Twitter在于,比Twitter可发布的内容更丰富、比Twitter更多的用户交互方式、对信息的分类梳理更加细化(自己的、好友的、关注的、群组的)、可以通过用户直接对零散的信息进行聚合(群组、群聊、热话题)。
群组是目前SNS中应用比较少的一个功能之一,其原因就在于用户黏度太低,缺乏用户成长性和索引性,权限很单一,而且在信息庞大的社区中,很少能有固定展现的地方,所以即使有用户需求的内容,也不便于推广和关注。而新浪朋友此次选中群组作为产品的一个主打,其主要考虑的应该还是在于要“造星”,以群组作为 一个大社区中某一群用户的栖息地,以群组的核心诉求作为出发点,引发从众效应。比如内测版新浪朋友中有
参加快乐女生的新浪员工陶乐的粉丝群,用户可以通过分享微博客、新闻、照片、别的群组关于陶乐的帖子到粉丝群里,然后组员对这些信息进行消化。这样,群组的内容与黏性进一步扩大,这里真正成为一个关于陶乐的所有粉丝的信息集散地,最终吸引更多的粉丝加入。
同时,每一个群组都有一个Web版的聊天群组,这里的聊天记录是可以自主选择保留在群组里的,也就是说,在这里可以更直接的与群组的成员进行交流。与网站上的群组相结合,这不就是Web版本的QQ群吗,解决了即使沟通的问题,也解决了群组公共资源的问题。

之所以说目前的新浪朋友是一个很初级的残次品在于:
1、应该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应用没有放出来,以及会有配套的应用在酝酿。比如是否会上Webgame作为辅助?与站内其他资源的进一步整合等。
2、网站给人的整体感觉很粗糙,在很多细节方面都存在问题,比如
首页的加载
3、因为是以微博客为中心,那么如何引导用户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消化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来看很多地方的流程都有待优化,比如对针对某一个微博客的回复,比如对群组消息的提醒等。
4、推荐机制值得再商榷。相对一个刚进入朋友的人而言需要很多的推荐来引导他融入,那么,当我拥有了我能力范围内可以管理的好友之后我是否还需要推荐呢? 也许那个时候我只想看到我的好友的消息就足够了,至于谁被围观了我不会去在乎,这个时候如何降低推荐带来的干扰将成为问题;推荐的意义在于把我所不知道的 和不熟悉的内容推荐给我,当我已经是某一个热门群组的会员之后,再推荐这个热门群组给我对于我而言价值肯为零,甚至反感。
5、当明星们被引入新浪朋友之后,当需要塑造草根明星的时候,会成为新浪朋友运营的关键点。
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新浪朋友的重点将不会在朋友上,而是压到了运营上,如果运营做的好整个社区会被引爆。

每一个产品都需要至少有一个亮点去吸引和黏住用户,比如kaixin001的偷菜、蚂蚁网的美女、5G的IT氛围、白社会的出彩的交互设计、某内网的全facebook代码。无论朋友是否成功,至少,他做了一次不一样的SNS化尝试,让那些被格式化的网民们能够去思考一下,其实WebGame并不是SNS

那么多微博客,你们不累吗?

很久以前,当twitter的克隆者们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时候,我说:“如果你是一个博客,你会发现,现在发博客远比写博客累;如果你是一个微博客,你也会发现,现在发迷博远比写迷博累。”现在,随着众多的facebook克隆者们加入微博客的厮杀阵营,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写博客的思考成本与发布成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为了让喊声响的更远,博客们不惜到处发布,到最后的结果是我的一个关键词订阅中出现雷同文章的数量愈来愈多,我们都被淹没在自己制造的信息海洋里了……

我始终觉得,不论写博客抑或者是叨咕微博客,最重要的是交流,其次才是分享。没有交流的博客只能是写在日记本上的私人日记;没有交流的微博客只能是随手涂在草稿纸上的涂鸦。
前些日子,我曾经在
Twitter上愤青过2次:其一不在twitter上追星,如果某牛人只是在twitter上share他的阅读或者频繁的share其他的什么而没有丝毫的交互,坚决不去follow,咱不做那追星族”;其二Twitterfeed是一个给Twitter制作垃圾信息的重要源头,如果你真的爱惜使用你的Twitter,你是坚决不会用这个破玩意的”。
不管是微博客还是博客,如果博主不愿意与人“交互”,这样的博客你干嘛去follow?类似Twitterfeed类的服务截取文章的模式是“网址+标题+摘要+你分享的话”,发布到twitter里之后你发现压根就不能读,因为完全没有注意断句,面对这样的分享你只能选择点前面的网址,但是,那个网址安全吗?谁也不知道…..在这点上,由于微博客存在字数限制,所以我们不能奢望像在Google reader里分享文章那样快捷,所以,机械的分享做法必然是行不通的!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分享与交流的成本问题,如果你诚心的分享你认为值得分享的内容给你的读者,你不会觉得手动输入一些你自己的分享话语这个成本有多高的!在产品设计上类似的有一个“登门槛理论”,利用逐渐递增门槛来提升用户体验。我确实没有看到那些我的twitter上follow的诚心分享的达人们谁不是自己手动输入分享内容的。

在我转载这篇“同时迷博你的twitter、fancebook、豆瓣的时候我大抵的想法是传播而不是分享,现在想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交流的传播只能让传播越来越近,不会传播的越来越远,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一个整天不跟人交流的人在那闲扯的,所以,交互还是第一性的。后来,不断有朋友问我,有没有办法同步twitter到某些SNS上,我只问他们,你们累吗?像一个文字搬运工一样把你的那点不知道从那里搬来的文字从这里在搬到那里,你累吗?很多人在抱怨自己每天被淹没在信息海洋里,其实,有没有想过,这海洋里的海水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炮制出来的?

说到这里,顺嘴说一说最近被众多不知道是不是PR的同学PR了很多次的嘀咕。不知道为什么,从他出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不看好这种模式,很多人把完全开放平台吹的神乎其神,窃以为,完全开放平台并不能真正的让嘀咕走向成功。另外,我觉得很多人对嘀咕有一种误解和误用,看了一圈PR的文章,大抵都是在吹捧嘀咕的同步功能,终于找一个可以同时在这么多微博客上嘶吼的工具了,以后只要是个微博客咱就可以插枝旗子了,那多拉风啊!(小声的我嘀咕一句:知道你是怎么被人肉到的吗?)
我想嘀咕的策略绝对不是在于同步其他的微博客(这里的微博客包括SNS),如果是这样的话嘀咕充其量只能算上是给别人做嫁衣裳。嘀咕的亮点与前途应该在于他将微博客应用到其他的方面上,让微博客的来源与销路愈来愈广泛。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话放在国内克隆twitter者身上依然有效

好了,没事别嘀咕了,大声的来Twitter跟我唠嗑吧,fllow me@kentzhu

同时迷博你的twitter、fancebook、豆瓣

如果你是一个博客,你会发现,现在发博客远比写博客累。

如果你是一个迷你博客,你也会发现,现在发迷博远比写迷博累。

这是信息泛滥时代的无奈。

…..

今天先不扯这个,今天介绍一下如何同时更新(同步)face booktwitter、豆瓣and so on上的迷你博客。

工具:http://ping.fm/

俩把刷子:通过它你能发布一条消息到你的所有社会化网站,例如TwitterFace bookMy spacetumblerPouncePlurk,总之都是国外的主流社会化网络就对了,当然对于开放API的国内网站也支持,比如今天要绑定的豆瓣。而且发布的方法也很多,可以通过iGoogleGadgetIMFace book AppEmail和手机发布。他们还提供API,你可以制作更方便的发布工具。

注意:Ping.fm 根据用户更新的站点类型进行了分类,将用户的发布动作区分为:Default(默认发布到所有站点)Posts a status update(仅发布状态更新信息)、Posts a blog(仅发布日志到博客)、Posts a micro-blog(仅发布信息到微博客)三类,这样用户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更新的站点。相对应的,当用户使用 Google Talk IM 软件发布信息时,分别使用@s message@b title^body@m message 来区分以上后3种方式。

首先,猛击这里注册一个ping.fm账号先。

然后点击进入http://ping.fm/networks/页面,这里是所提供的所有Social Networks,点击“Add Network”,下面的事情不需要再教了吧?

按照这个方法炮制一下,很快搞定了twitterfacebook的绑定。

至于豆瓣(更新你的“豆瓣说”),直接猛击这里看教程就可以了。人家比我说的明白多了。

最后,在http://ping.fm/dashboard/页面下面找到“Services / Tools”绑定你想要通过它发布的IM工具。

加了他的gtalk机器人,测试了一下,速度很快,同步更新到了豆瓣、twitterfacebook,效果很不错。

Q:可以绑定企鹅牌的滔滔吗?

A: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可以。

Q:还有和他类似的工具吗?

AHelloTXTSyncBusswitchAbitand so on

!!我这说微博客呢,没说博客!!各位想回复的搞清楚这2个概念再说。

附图,ping.fm支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