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有啊

也说“要购物,先百度”

当年,百度豪气万丈的进军电子商务并喊出“要购物,先百度”的口号,淘宝迅速出招封了百度的爬虫。1年之后李明远离开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淘宝推出的大淘宝计划席卷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现在,淘宝的电商之城已经越筑越长,百度的矛也转向了生活相关的电子商务了。二者的入口之争还在继续….

我个人认为百度提出的“要购物,先百度”这口号本身没甚问题,如果理解成在你要购物之前百度可以帮你做出购买决策,告诉你在什么地方买,买什么比较合适的话。但是,百度一出手就是C2C平台,直接进攻淘宝最强的地方,虽有差异化,但是市场尚未成熟,这些细节的差异化都迅速被淘宝学习了,加之公司内部的战略倾斜,导致百度有啊直到现在依然是空城一座,而核心团队也几乎全部流失。

在百度有啊出现之前的淘宝(注意这个时间点)实际上主要是抓住了“卖家”,创造了一个商品信息的大集市。当用户有明确的购物需求的时候淘宝可以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但是,当用户购物需求不明确的时候呢?淘宝无法回答。但是,这个时候,这个问题,百度可以回答,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搜索都可以回答。

再后来,淘宝推出“大淘宝战略”,在囊括了卖家信息之后试图解决当用户购买需求不明确的需求,淘江湖、淘心得、陶女郎、…包括即将上线的 etao.com,在etao.com中除了包含了商品的基本信息之外还会包含商品的资讯信息、社区信息等等。淘宝试图在打造一个足够完整的用户购买需求解决方案。

当然,淘宝的大淘宝再大也不可能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一家独大。未来的市场会是大淘宝、B2C及具特色化的电子商务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下面拉回来扯一下我个人认为的百度的电子商务布局:

从电子商务涵盖的商品属性不同我将电子商务分为3个大类别:纯实物类商品(服装、3C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半实物类商品(充值卡、点卡等)、纯虚拟类商品(服务类商品)。

纯实物类商品,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比如图书、化妆品、母婴用品、3C数码这样的商品。其特点在于用户首先关注的是商品本身的属性(易用性、性价比),其次才是 商家的服务态度,同时这样的商品也是比较容易标准化的。而纯实物类商品的网购与实体店购物的最大区别在于用户无法实体感知,不能摸也不能当场试穿(3D虚 拟购物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可以继续沿用有啊之前建立的“标准库”来帮助用户作出购买决策。

这个基于SPU建立起来的标准库可以联通该商品的其他属性,如点评信息、资讯信息、用户使用信息、求助信息、百科信息等。可以在用户购买之前解决用户无法实 际感知商品的问题。同时,标准化的商品也更利于用户浏览。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套标准库不仅可以应用在C2C平台上,更可以应用在外部的B2C平台上。完全也可以聚合其他B2C的点评信息到这个标准库里来。到后期,甚至可以考虑基于这个标准库容纳其余B2C的商品来做一个导购。相对于用户而言并不太在于在C2C还是B2C购物,他们只关系这个商品自身的属性如 何,这个商品的出售者信誉如何,要寻找一个最“match”的点。

半实物类商品,就是我们常用的如手机充值卡、机票、火车票、游戏点卡等。 其特点在于用户需要迅速购买迅速消费,用户最关注的发货速度、操作的易用性。所以, 这类商品的操作点在于后台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产品设计上的用户体验提高。还有一点就是,要让用户能够足够便捷的找到。

这个需求的解决上,百度的框计算有天然的优势。当用户输入“移动充值卡”的时候直接给出一个充值框;当用户输入“魔兽点卡”的时候直接给出一个充值框。估计没有什么用户会反对吧?

服务类商品,就是我们所说的比如鲜花快递、家政服务、婚庆服务等。这类商品是完全的无形的,用户最看重的就是商家的服务能力与信誉度了。换句话说就是,营 造一个口碑氛围极其重要,因为服务类商唯有亲自体验过的口碑才相对是真实的。同时,这些服务不少是“唯一性”消费,比如婚庆、月嫂等,用户的决策将会更加 慎重。

所以,这类商品在处理上不仅仅是要帮助用户找到,更要求百度有啊能够建立健全一套足够完善的信用平级体系和口碑交流平台。

当然,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其每一个战略布局都会承受盈利的压力,所以,百度的电子商务同时也需要考虑处理好与大搜索之间的关系。我觉得百度的电子商务与大 搜索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共赢的。大搜索导入部分流量给百度电商,同时电商对这些用户的需求做更好的满足,再反馈给大搜索,使得大搜索的体验和黏性都有所提高,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这也包括2个方面的引导,基于商品的引导和基于商家的引导。百度的购物搜索是基于商品的一条线了,而百度有啊推广平台实际上应该是要打造一条基于商家来做引导的线。这2条线相互配合,在一个大的购物社区中汇合并发挥强大的力量。

就电子商务而言主要包括: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而百度无疑是信息流上最佳的服务者。所以,百度的电子商务立足与“导”,引导用户去购买,可以是实物的也可 以是服务,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的核心就是要指好路。

最后,百度的流量浪是否能淘到电商金?期待…..

购物网站收藏功能分析比较

注:这是某命题作文的核心部分,省略的部分内容不影响阅读,欢迎拍砖、探讨。

一、为什么要做
收藏,侧重于针对自己有价值或可能有帮助及方便日后快速整理的资料信息所做的一个动作,一件事情。对于网购产品而言,重复购买现象的存在使得收藏成为必然,同时购物网站也需要用户为信用体系提供更多的支持;收藏也是链接供求系统的纽带之一,收藏如何转化成购买将直接影响到购物网站的转化率。
1、收藏的作用与意义:
1)增加用户的黏性;2)为卖家(店铺主)赢得回头客;3)与Tag体系结合便于网站收集用户信息(热门收藏or热门关键词);4)与信用体系结合,成为衡量某一产品(店铺)信用度的一个维度;5)与缺货提醒体系结合,实时提示用户所关注(收藏)的产品的供求情况;
2、有哪些内容可以收藏
1)产品;2)店铺;3)社区内容
3、如何展示收藏
前台展示:1)公共区域展示;2)单个收藏元素部分展示(功能键、已被收藏数量);3)UI展示(链接or按钮);4)交互展示(弹窗界面、未登录收藏、重复收藏、是否提示分类和TAG、连带收藏推荐);5)个性设置(分类、Tag、隐私设置)
后台展示:1)分类;2)Tag;3)同类收藏对比;4)功能操作(删除、编辑、购买);5)附加提醒(到货提醒、即将过期提醒);6)系统收藏评价(收藏人气、同类收藏用户)
4、收藏附加功能
1)是否可以导出站外;2)是否需要设置收藏周期(避免大批量马甲同时收藏造成的炒作);3)是否需要显示收藏者收藏的日期;4)是否需要选择通知被收藏者;5)未购买的收藏产品到货、缺货、价格调整的显示
5、其他细节功能
1)未登录收藏的提示与交互;2)重复收藏的提示与交互;3)删除收藏的提示与交互

二、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比较三大C2C平台的收藏功能设计,淘宝、拍拍、有啊


淘宝
有啊
拍拍
我的体验
公共区域展示
顶部“收藏夹”;
右上角“我的淘宝—我的收藏”
顶部左边“我的收藏”;
顶部右边“我的有啊—我的收藏”
顶部“我的拍拍—我的收藏夹”
拍拍的头部已经相当拥挤,所以撤下单独的购物车和收藏链接是明智的
单个收藏元素部分展示
商品图片下方“收藏该商品”,此位置共2个图标;
商品基本信息下方“收藏人气XX(类似收藏)”;
在产品展示页面亦可以进行收藏店铺操作;
商品价格右边“收藏此产品”
商品图片下方“收藏”,此位置共3个图标;
拍拍的收藏按钮很小而不明显;
有啊的基本信息部分相对简单,所以把收藏按钮拿到了价钱的后面,同时收藏功能也更突出
交互展示
弹层提示,收藏人气部分被遮盖掉;
个性Tag(常用和系统建议);
自由设置收藏公开性;
可设置是否连带收藏店铺
弹层提示;
设置分类提示;
添加描述提示;
自由设置收藏公开性
弹层提示;
自由设置收藏公开性
拍拍几乎没有给用户任何个性的订制,收藏功能也仅仅简单局限在藏而不分;有啊增加了描述部分,用户收藏的成本相比淘宝添加Tag的方式会高很多
可收藏内容
宝贝、店铺、博客;
后台对收藏的元素自动归到这3个大类
宝贝、店铺;
后台对收藏元素自动归到这2大类
宝贝、商铺;
后台自动对收藏元素自动归到这2大类

用户后台展示
独立页面展示;
全部收藏、分类收藏、标签查询;
收藏人气;同类收藏用户;
标签与隐私设置编辑;
删除、全选删除;
热门收藏推荐
收藏内容可搜索
依附于“我的有啊”展示;
分类收藏;
收藏人气;同类收藏用户;
编辑收藏;
删除、分类下全选删除;
有加入购物车功能
搜藏功能不能搜索
依附于“我的拍拍”展示;
分类收藏;
收藏时间;
仅能设置是否共享;
删除、分类下全选删除;
可选择产品进行比较;
有加入购物车功能;
单个收藏有购买、逛店链接
收藏功能可搜索

拍拍的比较功能很单薄,同时不同类的产品也进行比较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且不支持firefox;
淘宝的后台展示很完善,对收藏人气的突出展示可以促进潜在买家购买;而有啊对于收藏部分的展示不足。

附淘宝、有啊、拍拍收藏功能部分图:前台展示界面后台展示界面
总结:
三者相比,宝的收藏功能做的最复杂,也相对比较完善,但却没有与购买行为紧密联系,更侧重与营销;有啊的收藏功能简单实用,更侧重与用户记录式收藏,对于潜在用户购买行为的诱导上不足;拍拍的收藏功能单调且用户可选择性太低,部分功能很重要(单个收藏的购买与逛店),但是在交互和视觉上没有突出。
实际上,三者的收藏功能均没有与购买发生太大的关系,收藏实际上可以和促销、新品上市等销售行为发生关系的。比如可以告诉收藏E71但是一直没有买的用户,该商家的E71手机降价100多,可以入手买了;可以通知收藏了T恤专卖店的用户,该商铺因为换季会有大减价。

三、一点补充与探讨
1、对于收藏功能,三个网站都使用了按钮的功能,为什么不是链接呢?
2、收藏功能与购物车功能是否存在相通的地方?现有的设计是既有购物车也有收藏,二者之间是否可以转化?比如在收藏夹中的产品一旦从缺货到有货状态时可以转移到购物车中,提示用户下单购买。
3、对于C2C类的网站同类收藏产品是否需要进行比较?对于B2B类网站的同类产品又如何呢?
4、收藏功能对于信用度系统存在怎样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于产品同时也是对于商铺
5、收藏按钮的位置应该在哪?用户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才会去收藏呢?看到产品的基本信息or看完产品的基本信息和详细描述?

一推两会碎碎记

twitter上我是个准话痨,大量的tweet把我的想法碎片化,导致现在经常不知道博客该写什么,我囧……现在流行碎碎的,那好吧,我碎碎的记一下:

1、twitter
【广告】经历了20多天的漫长等待之后,twiiter给我回了邮件,我的帐户被解封了,
目前继续使用@kentzhu话痨中,关注Web2.0、电子商务以及产品设计,欢迎follow围观

记得keso在twiiter上问过”你什么丧心病狂的想上twitter?“,很多人给了不同的答案。我的想法是,twitter的伟大性其实并不在于他的产品而在于他的理念,twitter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时twitter的开放性让他能和有千奇百怪的玩法,让人欲罢不能。 也正是这种完全的开放让”一小撮“惶恐不已,twitter是无法被封杀掉的,除非你们连整个互联网一起干掉了!
twitter越来越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前几天有人在twitter上搞了一个90后推友名单,之后就有人评论说,这些90后推友证明了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当时觉得这个逻辑太扯淡了,你无法用你的生活态度去左右别人的选择,不用twitter的90就是倒掉的一代?因为twitter现在需 要翻墙才能访问,这些90后推友会翻墙,所以他们就不是倒掉的一代?在贵国,翻墙是每个网民都应该和都会的技能,用这个去衡量90后对他们实在太不公平 了!

参加”两会“(google互联网高端论坛、百度世界2009)的时候我和另外2个推友一直在用twitter做直播,在百度世界2009上利用 twitter顺利和几个推友以及博友见面。在现场会议上利用twitter进行分享交流,一方面可以更快更广泛的传播消息另一方面也能让其他的人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会议演讲者的想法。这是一种多元化的互动交流。

不出意外的话将会在22号参加WordCamp China2009,希望现场能搞一个类似betacafe开幕时那样的大屏幕

2、世界的google和中国的百度
这2个公司今年搞的这2个会很有意思,当然我并不是指会议本身。
17号Google举办“互联网·未来”的高端论坛;18号百度举办”2009百度技术创新大会“
google的开场是介绍与展示一系列的新应用,包括Maps、Earth、Ocean、Mars、Moon等等;百度的开场是展示5000年的浩瀚文明,包括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地动仪等老祖宗的旧家伙什
google的PM给我们展示了使用G2+Android系统+google购物搜索+google map的完美手机购物体验;百度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很远很远的电子商务规划,没有见到实例
google的想法是打破形式束缚促进交流,打破垄断促进公平和普及,让最大多数人受益于信息技术;百度说要一站式满足网民的查询需求,并且要最大程度的利用搜索引擎做好网络营销

会间和几个朋友一起闲扯,google都TMD开始研究太空了而贵国还纠结在绿坝里。google用技术告诉你,这世界是多么奇妙,技术会让你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贵国的人却在用技术告诉你哪些网站你丫不许上、哪些新闻你丫不许评论….中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啦!

3、电子商务
百度世界2009的电子商务分论坛还是很不错的。
1)信用的问题再次被挑了出来。有啊的布雷顿森林计划指出,有啊会对虚拟信用进行拆分,用不同的维度来判定信用,并加入一个时间的概念、一个人的概念,最终输出给整个互联网。
我个人的看法是,网购的信用体系应该是以用户购买流程为导向的,其最核心的目的应该在于帮助用户购买决策,而目前的信用体系有点类似”国家免检“这样的牌子,太过粗糙和泛泛。
单个商品的信用情况、某一系列的商品的信用情况、整个商铺的信用情况应该都是不一样的。一家店铺的整体信用度高并不能代表在其中某一件商品上也这样,同样 的对于某一系列产品的信用度也并不是一个老鼠就能坏掉一锅汤;同时,与用户购买行为联系最紧密的应该是他购买的这一系列产品,用户最关心的也会是他现在买 的这个产品具体的情况究竟如何?
2)关于一站式购物平台。威廉张指出:利用百度入口优势,为用户完成购买前的决策活动;利用方舟计划完善标准库,优化购物流程;利用布雷顿森林计划重塑信用体系,进一步优化购物体验;利用凤鸣计划打造商户版旗舰店,实现实体店与网店的结合;利用阿拉丁计划辅助商家进行推广。
这一切看似天衣无缝,但是最重要的问题并没有说出来:如何引导用户进行差异化竞争?有啊如何与其他几个网购入口之间展开”入口“之争,创新何在?如何兼顾卖家、买家的利益?整个支撑有啊这一系列计划的商业环境如何?等等,这些都没有谈到。
3)X2C战略值得深思。

Update:有博友问twitter帐户被误封或者无辜被清空好友如何解决的,实际上riku同学之前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做了介绍,帐户冻结纠纷问题可以看这篇文章

给有啊社区拍一砖

09年5月,有啊社区正式上线。
至此,百度有啊的整个产品线基本排列完毕,搜索、平台、支付、社区4大支柱产品上线,百度的C2C交易体系布局基本成型。做C2C必备社区,这基本上已经成了行规,因为就中国人的网购习惯来看2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逛、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
喜欢去淘宝而不去B2C的原因之一。社区的启动可以直接带动平台的活跃。
不过,有啊社区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天就给拍上一砖。也许对,也许不对,您且先看着:

不伦不类的导航
有啊社区采用了一个高达105px的导航条,并且为了让头部显得平衡使用了一个通栏的绿条做为一级导航,其余页面宽度为950px。如此高度的导航设计,在所有百度的产品中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仔细再看一下这个社区的导航,先不要着急点,你觉得他是一个tab页签吗(Via)?
很显然,不是!这个导航的做法盗用了tab页签这个概念,做了鼠标触发效果,但是却没有tab现象。
在每个一级导航下都包含有最多6个最少3个的二级栏目,这些栏目应该是有很明显的层级包含关系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视觉上他们的设计师在每个一级栏目之间 划了一道很轻的线来做分隔,但是这种分隔几乎起不到作用。每个用户在打开这个页面的时候第一个感觉会是:“社区首页”这个栏目包含了下面9个子栏目,因为 这10项属于一个视觉层次里(背景颜色一致,灰色)。按照导航设计的基本视觉原则:同属于一个层级的栏目的背景颜色是一致的,也是需要和其他未包含进来的 属性区别的。

我们来比较一下另外一个社区的导航,为什么19楼可以这么放呢?很简单,因为19楼的“公共会所”栏目下面就是包含了和他在同一个视觉层级里的那些子栏目,所以,他可以做成这样,把其他的4个栏目作为一个标签来使用。
而有啊社区里则是每个一级导航都和下面的二级栏目存在明显的层级关系,所以,整体上看, 他的导航很混乱。实际上,这种每个一级栏目下都含有二级子栏目的导航设计,有啊社区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这种形式。

再看有啊社区的子页面里的导航。假如你现在点进了“消费电子”这个页面。不要思考,你知道怎么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社区首页吗?;你觉得“全部分类”这个地方,你是点击呢?还是鼠标触发呢?
是的,他们的设计师在帖子分类栏目上面加了一个面包屑导航,呃,如果不许思考的话,你能看到这个地方吗?我问过几个朋友,发给他们这个页面的时候他们都提出了一个疑问“他们没为我设计后退按钮?我怎么回到社区首页?”
也许点击页面左上的logo是回到社区首页的最快方式,那,我怎么从社区回到有啊首页呢?呃,这个,确实没找到地方……
我的感觉是,有啊社区的设计师正好把社区首页的导航和二级页面导航的表现方式搞反了。社区首页的导航不是tab页签,应该用标签的形式,那么就不要搞鼠标触发,直接点击;而二级页面的“全部分类”则是需要一个鼠标触发的。

不一致的头部
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把“购物车”、“我的收藏”这2个原本一直放在有啊所有页面头部左上角的链接移到了社区搜索框的右边?是感觉搜索这个地方太空了,还是因为有数据显示在社区里这两项的利用率很高?
我没有数据,如果没有其他的特殊原因,我想这个做法是很不友好的,常用的功能应该摆在常用的统一位置上,当用户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娴熟的在老地方找到他,这种改变是很不友好的。
也有一种可能是,把这2个功能移动到搜索框的右边,同时搜索框左对齐,这样使得搜索框更加突出,以显示百度强大的搜索功能。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用首页头部那个简单到极致而且强大的搜索设计呢?这种做法只能是让搜索的地位显得反而很尴尬了….

让人郁闷的搜索显示
有啊社区的搜索结果,处理的很简单,直接加载到网页搜索里了。
第一次搜索的时候我以为我点错了按钮(社区的搜索按钮有2个…),再点还是在网页里显示的结果。这个显示有点郁闷,从用户体验上讲这叫“没有告诉用户在什么地方,并且也没有告诉用户怎么回去”,这个太不友好了。百度所有的单一产品搜索都是在自己的频道中进行的,我们可以理解是因为有啊社区刚上线,没有 开发出这个频道,那么,至少在搜索结果的显示上给用户一个友好的提示如何??
这种类似于把google的网页搜索嫁接到个人网站的做法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每次点击搜索的时候我都觉得我搜索的不是这个网站的内容而是整个google的内容

无法传播的官方博客
百度有啊的官方博客是目前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使用摘要输出feed的博客。
使用过RSS的同学都很明白选择摘要输出就意味着你的内容无法被很好的传播。当然,类似新浪博客这样的强制名人博客摘要输出或者标题输出的流氓做法另当别论。
选择摘要输出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增加点击率,但是也很自然的把自己困在了百度空间这么一个很小的小圈子里,根本没办法让你的内容走的更远。看看官方博客下面的评论就知道了,活脱脱一个明星空间的景象!已经被拉入了百度空间水的不能再水的泥潭里了…..

不顾及用户体验的营销活动
类似抢购这样的社区活动是社区运营中最常见的手法,百度有啊最近也推出了一个“1分钱抢购限量T恤”活动,活动说明里写“所有T恤将于7月27号统一进行快递配送,请购买用户耐心等待”。统一发货,这个做法太不明智了!
既然是百付宝一分钱体验店的活动,就意味着这个活动的参与用户80%是首次接触有啊的用户。这个统一发货的做法是否就会给这些新手用户这么一个感觉,我在 百度有啊买东西,都是需要等购买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比如200件),有啊才能统一发货给我。那,这个时间成本对于一个新手买家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 的。
快速、低价、方便一直是网购产品的代名词。在运营上看,有啊更应该利用体验来展示和强化这种表现,而不是仅仅用一个低价疯抢来引得每天一大票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去疯点某个页面,搞的倒是像在做压力测试了?
我的建议,不要再搞什么统一发货,也别再让买家耐心等待,新用户的耐心都是非常非常低的!既然已经是活动了,又何必在意那么点开销,分批发货没什么大不了的!

呃,我的砖拍完,下面大家开始拍我吧,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拍砖!

有啊还是一座空城

近日在有啊买帽子,输入关键词“帽子”发现有家“中国帽子 ”的店铺产品相当丰富,选了几款帽子之后开始于老板攀谈起来。
这家店铺是典型的实体+网店的模式,自己在当地有实体店铺,货源很丰富,同时自己在淘宝、易趣、有啊、甚至阿里上都有店铺。由于只有一个人在打理网店,所以精力有限,主要经营产品还是集中在淘宝上,其他的店铺都没有时间去管理。
1、有啊还是一座空城。
攀谈中知道,店主在有啊中显得琳琅满目的产品都是通过有啊的搬家工具直接从淘宝搬家过来的。但是,搬家之后一点都没有打理过,原来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 至今仍旧一单没有出过。很多买家都是抱着体验有啊的想法来浏览网店的,他们会在最终选中产品之后直接点击店主留在有啊里的淘宝的链接到淘宝上去购买该产 品,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希望继续积累在淘宝的信用度。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我在有啊已经有19笔交易,购买过充值卡、杯子、移动硬盘盒等等,都会在购买的时候和这些卖家攀谈一会,有啊的店主们吸引人 的招数大多是挂上自己在淘宝的信用等级,同时给出一个淘宝店的链接,很多甚至直接是copy了自己在淘宝的风格。
最近淘宝作出了很多改动,很多卖家在抱怨,我问店主“如果淘宝一直这样改动,你们会选择把重点转到有啊吗?”,多半的回答是否定的。
所以,有啊还是一座空城。有啊用工具拉来了一大批的货物,但是,这些货物都是半死不活的,这仍旧不能填补他给人的冷冷清清的感觉。甚至,有啊运用自己的搜索引擎做起了手脚(具体,
点击这里 ),这也无法改变冷清的现状。
2、不可否认,有啊现在在很多地方做的比淘宝好。
比如有啊的购物车、比如百度hi网页版对firefox的完美支持、比如百度hi清纯可爱的有啊表情、比如有啊在发布宝贝上的改进、比如有啊在宝贝展示上的改进,等等。
我问,那你觉得有啊目前在哪些地方做的比淘宝好?答,“宝贝的属性可以自定义,宝贝图片和宝贝描述的图片添加更加方便”。我特意截图做了比较(图一:
淘宝发布产品 ;图二:有啊发布产品 ),有啊的宝贝发布流程确实要比淘宝做的更清晰,更炫也更灵活。
最近淘宝做了很多更新,似乎用户并不买账,怨声不少。咨询了几个淘宝卖家,包括这个店主,多数表示:改版后后台发货管理部分搞的很不清晰,如果需要发的货物很多的时候列表会被拉的很长,很容易就点错。还有很多买家甚至会被淘宝的交易评价规则弄得昏头转向。白鸦说
有啊简单 ,简单到了让人没有购物的欲望, 我觉得淘宝则是过于复杂,复杂到让新手不知钱从哪里花起。信用度、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支付宝、支付相关的密码等等,很多初级用户都分不清,转着转着他们就晕倒了….
PS:不知道为什么,淘宝、有啊的设计师都喜欢让页面在新窗口打开。在有啊上,连未登陆时操作被提示登陆,登陆之后居然没有覆盖回到原窗口而是新开了一个页面….还好我用的是tab式浏览器,不然看着那一叠窗口,我肯定没什么继续逛的欲望了。
3、有啊的出路在哪里?
如何把那部分通过搬家工具抢来的半死不活的货物给搞活了,搞活了才有人气,聚了人气才会有生意,有了生意才能有更多的人被转化进来。
继续保持流程的简化和易用。简单不一定是好,但是易用才是真的好。
4、一个题外话: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独立店铺系统是否有必要给用户添加一个计数系统?
类似淘宝店铺、阿里旺铺这样的独立店铺系统是否有必要给用户在后台添加一个计数系统?如果有必要,需要给用户展示统计的哪些方面?
和店主聊天的时候,店主截图给我看,他的淘宝店铺昨天的PV是2423、UV393、IP382,但是成单量只有区区几单,卖家和点击率很不成比例。他很苦恼和怀疑点击率的真伪…..
所以,我在考虑,是否有必要让用户知道自己店铺的PV,或者说我们应该展示给用户他们店铺的流量来源,访问者所在的地域等而不是展示给他们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