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用户习惯

用户习惯那点事

最开始接触SNS的时候,我以为“首页”就是我的“个人首页”,于是我把我的“首页”地址链接发给好友,告诉他们来围观我的SNS个人主页。可是,后来发现这个“首页”点过去他们看到的是他们自己的信息,跟我一毛钱关系没有。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个人主页是我的对外首页,“首页”是我自己的首页。
当我习惯了在SNS上刷新“首页”来获取关于好友的信息的时候,我发现在豆瓣上我刷新“首页”看到的都是豆瓣推荐,都是我不需要的信息,而我最需要的关于好友更新的信息出现在了页面最不起眼的右下角。我需要去刷新“友邻”才能获得好友更新的信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很抑郁。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使用twitter90%不会是在twitter.com上,而是借助各种API工具来获取好友的更新。对我而言最常用的是twitterfox,friends信息(tweets)在第一栏、Reply信息(@)在第二栏、Message(DM)信息在第三栏。这样的信息排列模式我认为是清晰和便于处理的。
当我习惯这样的方式的时候,
新浪围脖出来了。目前还是纯web端,木有API。于是我需要手动刷新“我的首页”或“有新微薄,刷新看看”按钮去获取好友的最新信息。当然,围脖会在顶端对@我的信息和DM我的信息以及加我为好友的信息给出弹层提示。我很快接受了这种信息的呈现方式,我觉得他也能让我快速的处理这些不同类别的信息。
后来,
网易微博
也出来了。我第一天注册之后发布了几条微博,然后发现没有人搭理我。。。第二天的时候发现我的粉丝新增很多,很疑惑。然后不断的猜想是什么情况,在一通乱点之后,发现,原来已经有很多人@过我了。。。对于我来说,我现在仍然很不适应每次需要去点击“@回复我的”这个标签去查看新的回复我的信息和看着不断增长的“被关注”数目去查看到底是谁新关注了我。

看过网易微博的负责人的公关稿, “网易UGC中心(即“用户产生内容中心”)总监张丹萍接受采访时表示:“网易微博的最大特点是没名人认证,没有‘V’标志,这与新浪微博以及 Twitter都不太一样。我们坚信,微博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产品,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话题的中心。使用微博的乐趣就在于,它比SNS、BBS有更多可能性。”
这里基本上有2个常识性错误:1、Twitter也是有认证的;2、对用户的认证跟是否去中心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在新浪微博上没有被认证过,但是我的粉丝数目比很多带V的人都多。核心点在于内容的质量以及关系的组建,而非其他。

当然,抛开这个不说,从信息架构的层面看,如果目前网易微博对信息的处理继续按部就班的跟Twitter的Web版本一模一样,我个人很怀疑他是否能玩的起来。
可以比对一下同时处理一条新的@信息或者加好友信息在新浪微博和网易微博上所需要的时间。我觉得连测试都不用测试我就能武断的给出答案:新浪微博完胜!
当然,也许网易微博的杀手锏在于客户端上,那情况或许会有改观。
从内容的层面上来看,网易的优势在于跟帖,新浪的优势在于名人娱乐。根据目前国内的情况,跟帖是个离红线最近的东西,跟帖承载的内容也是最危险的。我怀疑网易是否有能力去把控好这个尺度。

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说新浪微博是在抄袭Twitter,我的看法是新浪微博已经很好的本地化了Twitter。如果网易微博没有更好的超越新浪微博的杀手锏,那也许网易微博真的就是看着别人唱戏自己牙痒痒了。。。
PS:网易微博用实际行动(可输入最多163个字)回答了我的对为什么微博客的字数限制非要是140个字的质疑。这是目前我见到的最大的本地化与创新。
上次在UCD书友会的年度产品盘点上,我的观点是:关注微博本身不如关注微博周边的产品,微博本身不该就只有微博客网站这么一种玩法吧?

小心,别让你的产品出轨了

让产品设计人员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产品出轨而无能为力。在产品讨论会上你激情的描述完你规划的产品蓝图,但是执行中各个部门经常不断跟你抱怨按照你这么做有困难,他们希望偷工减料或者走“捷径”,最后,你刻画的小乔被做成了芙蓉姐姐……总结一下最近产品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觉得产品设计应该具有以下5种感觉:

框架感
从构思一个产品开始,在产品设计人员的脑海里你的产品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小乔。她的秀发、俏脸、粉颈、香肩、酥胸、楚腰、翘臀、美腿、玉足,这一切都应该是完整的。眼光要放长远,不仅要看到幼年小乔娇小的身段更应该想到老去的小乔应该如何粉饰才能让她美艳不衰。
就一个产品人员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系统观念,你现在开发的产品和你目前的产品线应该是配套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仅仅看到目前只有数百付费会员数千信息时候的样子,更应该想到当发展到数十万会员数百万条信息时候如何管理,如何规范,如何运作的样子。贪图目前的方便,随意对信息不加分类的录入到最后只能让系统混乱不堪。

重点感
我觉得做产品应该往最多功能里想,然后再往最少的功能上做。头脑风暴列出这个产品可以具备的所有功能,甚至是某个很边缘的功能也应该列举出来。然后我们来一个个的考量,这个是否是被需要最多的?这个是否是跟我们现有的产品线最匹配的,找出我们最应该做的功能,OK,这就是产品需要具备的最核心的功能。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
偏执的执行和坚守住这个最核心的功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掉这个功能,一定要保证这个最核心功能不能被破坏,这样产品才不会轻易就出轨。小乔的头发可以稍微黄一点,但是俏丽的脸庞一点不能出现粉刺!

节奏感
懂运营的人不一定能做好产品,但是,不懂运营的人一定做不好产品!产品人员应该试着每周去做2天的客服,这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用户最需要什么,才能知道我们现在最需要上哪一部分产品。
只有数百会员的时候就冒然的上社区,网站的内容质量还没有上去就先想着收费,这样只能是吓跑用户。上去就捉住小乔的手说“愿与吾同床共枕否?”,排除小乔被下了迷药等因素,你得到的应该只有一巴掌……

好习惯
尊重用户的习惯,遵守设计规范,保持整个产品的一致性。
不要试图去用挑战用户的习惯来标新立异,用户也是很固执的!可能仅仅因为你把登陆入口从右上角移动了一下,他们就会说他们找不到登录入口,于是离开。

细节观
从大局观念到上线节奏最后落脚会是在细节上。细节之处见真功夫,看看目前以用户自居的同学批评各个网站的文章你就知道了,他们通常都是抓住某一个小东西就开始一顿劈头痛骂的!
脸上长着粉刺的小乔的美艳肯定会骤减的,同样的,如果你在产品的文案上发现很多错别字或者图标都切的不标准你的产品的用户体验肯定会很差。

产品人员的目光应该再放远一点,偏执再多一些,变通再灵活一些,不要让技术和市场的几句抱怨就让你的产品出轨了!有框架感才能有大方向,抓住重点才能掌好舵,把握节奏才能走的平稳,养成好习惯才能不违章,注重细节才能走的又快又稳。

抓狂的QQ离开自动回复

QQ是我用过的所有IM中状态设置最复杂的:Q我吧、我在线上、离开、忙碌、静音、隐身…这其中,最让人抓狂的就是离开,离开的在每个消息后面跟一句自动回复的设计。

看看这个对话,你郁闷吗?而且,还是设置了离开状态的用户主动找的我聊天。遇见这样的Q友,你抓狂吗?

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为有2个方面:1、QQ的离开回复设计提示不明了;2、QQ在助长用户的坏习惯
1、QQ的离开状态提示只针对和用户聊天的人(上图kent),而不是针对设置这个提示的用户(上图藏云),很多情况下都是用户随手设置了一个离开状态,但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个状态会给和他聊天的人带来多大的信息骚扰。因为在他的聊天窗口里根本没有提示的内容出现,他还很自然的在和其他人聊天,而其他人就惨了。如上图中的藏云同学,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QQ会自动跟我说话,而且说的都是废话的不能再废话的废话!
别跟我狡辩说用户可以在应用设置中去掉离开自动回复这个选项,有多少用户会去自己重新定义一下这些复杂的选项?
这是一个明显的提示不明了的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信息骚扰。
2、离开状态自动回复应该是按用户键盘有没有动作来判断的,而不是主动的怂恿用户自己去设置。QQ的这个设计给用户一个感觉就是,老子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但是老子还可以去骚扰你,你丫看着办吧!
既然你设置了离开,就说明你不是十分想跟人聊天,那么你还主动的跟人搭话,然后还每次都让系统给你做帮凶去骚扰别人,你不是有病吗?

解决方法:
1、在双方的聊天窗口上都挂一个小门帘:“对方的状态为离开,可能无法立即回复”、“您设置了离开自动回复状态,系统会自动发送您设定的内容给对方”。
2、对离开状态的判断应该是按照键盘动作。即使用户设置了离开自动回复状态,但是用户还是在QQ上有键盘动作,那么只对聊天窗口发送一次离开的自动回复。(忘记了哪个版本的QQ对这个地方做了一个优化,是按照时间段来计算的,聊天进行中某一时间段内只发送一次自动回复,过了这个时间段又再次发送,后来不知道怎么又没了,截图中的是QQ2009 P4版本)

3、如果用户设置了离开自动回复,直接替换他的QQ签名为自动回复的内容。

PS:附送一条新闻,QQ终于按奈不住,加入了SNS的大军,推出了好友买卖和争车位游戏啦。

UPdateQQ2009正式版SP2上,腾讯针对单个聊天窗口已经可以设置对对方自动回复内容的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