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09年03月

不参与贵国的任何形式主义活动

忍不住了,本来不想愤青的,但最后还是被那些爷反反复复前赴后继一人又一人的来来回回的发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搞的崩溃掉了……
熄灯一小时,OK,很好的想法很不错的活动,本意是在唤起大家的节约资源的意识,减少碳排放,精髓不在与贵国这样的形式主义。
你加入熄灯一小时,你就可以给自己打上有节约意识的标签吗?28日你熄灯一小时,29日,你为了挽回28日的损失,你丫更加肆无忌惮的开灯睡觉若干小时、更加肆无忌惮的挂机下A片若干小时,你自己算一算,是这活动的收益大还是你毁坏的更多?
贵国一直都有这么个传统,遇到什么活动、灾难的时候那些平日里比谁都能浪费的个人、企业都要跑出来装一回道德高尚的大爷。木事的时候比他妈的谁都孙子,出事了赶紧拿钱出来请个策划来个捐赠仪式,发布个节约专题,搞个全网络签名,捣鼓个全球传递,弄个专题表决心。你他妈的平时都干什么去了!
看看这些新闻,XX网邀您共同体验全球熄灯一小时、XX网直播2009全球熄灯一小时。都他娘的熄灯了,你还直播个鸟啊!你丫直播贵国臣民表决心的时刻的时候是在节约还是在浪费啊!
非他妈的
在母亲节的时候才想起母爱,平时干什么去了;非他妈的在人家呼吁熄灯的时候想起来自己要在那一天节约了!仿佛自己在那一天发布个活动,宣传一句都要熄灯啦,然后所有的IM签名、SNS签名、博客主题都搞成熄灯一小时自己就有多高尚!
别装啦!充其量也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所有形式主义的东西都会死掉的,贵国这个形式主义的优良传统一样会死掉的!
最后,不参与任何关于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不掺和任何贵国的任何形式主义活动,我每天自觉少用空调10分钟,我对得起我自己,足矣!

混乱的淘宝,堕落的阿里旺旺

如果不是要在淘宝上买东西,如果不是淘宝只接受客户端版的阿里旺旺聊天记录作为投诉证据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跟我一样不愿意去使用阿里旺旺。
淘宝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发明了这个可以随时直接跟店主砍价的IM工具。阿里旺旺在淘宝购物体验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了解是否有货、直接与店主砍价、跟店主套套近乎搞到优惠、迅速专业的客服服务,这些都是B2C无法具备的,在那篇“
为什么丫头们更喜欢在淘宝而不是B2C购物 ”中我提到过这一点。

随着淘宝的日渐壮大,阿里旺旺随之堕落。看看这个截图(发生在09年3月19日下午):正准备去淘宝买件衣服,结果打开阿里旺旺发现离线消息9条,其中6条是关于茶叶的广告3条是其他广告,随后又收到线上消息3条,全部为茶叶广告……无奈全部拉入黑名单,买衣服的心情也荡然无存。
这只是个缩影而已,阿里旺旺的群发广告极具时效性。现在正是新茶即将上市之时,所以关于茶叶的消息肆掠,去年冬天的时候关于各式保暖内衣的广告一样满屏飞。
google一下“
阿里旺旺 群发”约有 730,000 项符合,其中google提供的相关搜索关键词包括阿里旺旺群发器王牌阿里旺旺群发王阿里旺旺群发宝宝、…等等。足见阿里旺旺群发广告业务之火爆。某仅卖180元的群发软件广告写着:“此版本不登陆旺旺即可发送淘宝信息,多号切换发送,突破旺旺发送数量限制,1套软件1天可以发送上万条信息!支持按行业、地区、关键字、性别,信用度、买家和卖家提取淘宝4000多万用户!支持查找买家时过滤卖家,避免被投诉,支持查找在线用户,可以只发送在线用户,自动在发送信息里加入对方名称!支持支付宝交易,发送成功再确认付款!”

看,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网络版的中国移动吗?!!中国移动的垃圾短信群发是先收钱再付款,人家阿里旺旺的信息群发由支付宝直接,可以享受货到付款,用阿里自己的东西做工具来祸害阿里自己,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从技术上看,封堵群发这个绝对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阿里一直不这么做呢?我猜想这里一样是存在一个利益链条的,所以,阿里只好采取了观望措施,进行观望。

目前的淘宝已经足够复杂:淘宝商城、i淘宝、淘宝社区、淘宝大学、淘宝打听、酝酿中的淘宝SNS…..你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一个C2C网站去定义和描述淘宝了。马云对淘宝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在淘宝打听打听了一下,看到这条超级NB的答案(欲围观,请从速!)(PS:已被清理,截图点这里

如果说中国移动是在中国的地盘使用中国移动的工具发送与中国移动无关的广告,那么,淘宝则是在淘宝的地盘使用淘宝的工具发送有关淘宝的广告!江南春因为垃圾广告被赶下马了中国移动继续,中国移动被3.15捅了一刀后果如何?我们在等待…..
那么,正带着他的支付宝和淘宝在美国布道的
被神话了的马云先生说“淘宝进军美国的想法已成熟”,面对如此混乱的淘宝和堕落的阿里旺旺马云先生又当如何处理?

再说说厕所里那点事

上次,我截了张劲松好乐迪厕所的小便池的图,我问“这个小便池的设计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会造成体验上的不舒服?”得到的答案是:这个烟灰缸是为左撇子设计的,有人提议把烟灰缸的位置挪到中间,这样就解决了左右手的问题。

今天,刚好看到另外一个关于厕所的故事,贴2张图上来先:

仔细看,这个厕所的小便池里是脏着的。不要以为是清洁工工作不尽职的问题,事实上,这个脏东西是设计师故意设计上去的。

在男士的洗手间,每个小便池里,都印着一个苍蝇的图案。它在排水口附近,偏左一点地方。设计者的意图在于,有意刺激男士只对准一个方向 ”射击”,”将苍蝇活活冲死”,从而避免尿液四处横流。据研究发现,由于这只蚀刻苍蝇,飞溅出来的小便减少了80%。

用户不会100%的按照你的设计意图走的,用户是需要引导的,用户体验的真正价值所在不单是让用户用得舒服,更重要的反而是引导。按照某种定义,网站的价值是“帮助用户完成某项任务并得到某种体验”,所以网站从头到尾做的事情都是在做引导(导航),然后最终带领用户找到确切的“内容”。
引导用户就是要想方设法让用户多多的使用你的产品、很简单方便地使用你的产品、甚至喜欢使用你的产品。小便池里的苍蝇就是一则成功的引导用户的案例,而且这种做法比那些大标语写“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这样空洞的宣传奏效的多了。

小心,别让你的产品出轨了

让产品设计人员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产品出轨而无能为力。在产品讨论会上你激情的描述完你规划的产品蓝图,但是执行中各个部门经常不断跟你抱怨按照你这么做有困难,他们希望偷工减料或者走“捷径”,最后,你刻画的小乔被做成了芙蓉姐姐……总结一下最近产品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觉得产品设计应该具有以下5种感觉:

框架感
从构思一个产品开始,在产品设计人员的脑海里你的产品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小乔。她的秀发、俏脸、粉颈、香肩、酥胸、楚腰、翘臀、美腿、玉足,这一切都应该是完整的。眼光要放长远,不仅要看到幼年小乔娇小的身段更应该想到老去的小乔应该如何粉饰才能让她美艳不衰。
就一个产品人员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系统观念,你现在开发的产品和你目前的产品线应该是配套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仅仅看到目前只有数百付费会员数千信息时候的样子,更应该想到当发展到数十万会员数百万条信息时候如何管理,如何规范,如何运作的样子。贪图目前的方便,随意对信息不加分类的录入到最后只能让系统混乱不堪。

重点感
我觉得做产品应该往最多功能里想,然后再往最少的功能上做。头脑风暴列出这个产品可以具备的所有功能,甚至是某个很边缘的功能也应该列举出来。然后我们来一个个的考量,这个是否是被需要最多的?这个是否是跟我们现有的产品线最匹配的,找出我们最应该做的功能,OK,这就是产品需要具备的最核心的功能。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
偏执的执行和坚守住这个最核心的功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掉这个功能,一定要保证这个最核心功能不能被破坏,这样产品才不会轻易就出轨。小乔的头发可以稍微黄一点,但是俏丽的脸庞一点不能出现粉刺!

节奏感
懂运营的人不一定能做好产品,但是,不懂运营的人一定做不好产品!产品人员应该试着每周去做2天的客服,这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用户最需要什么,才能知道我们现在最需要上哪一部分产品。
只有数百会员的时候就冒然的上社区,网站的内容质量还没有上去就先想着收费,这样只能是吓跑用户。上去就捉住小乔的手说“愿与吾同床共枕否?”,排除小乔被下了迷药等因素,你得到的应该只有一巴掌……

好习惯
尊重用户的习惯,遵守设计规范,保持整个产品的一致性。
不要试图去用挑战用户的习惯来标新立异,用户也是很固执的!可能仅仅因为你把登陆入口从右上角移动了一下,他们就会说他们找不到登录入口,于是离开。

细节观
从大局观念到上线节奏最后落脚会是在细节上。细节之处见真功夫,看看目前以用户自居的同学批评各个网站的文章你就知道了,他们通常都是抓住某一个小东西就开始一顿劈头痛骂的!
脸上长着粉刺的小乔的美艳肯定会骤减的,同样的,如果你在产品的文案上发现很多错别字或者图标都切的不标准你的产品的用户体验肯定会很差。

产品人员的目光应该再放远一点,偏执再多一些,变通再灵活一些,不要让技术和市场的几句抱怨就让你的产品出轨了!有框架感才能有大方向,抓住重点才能掌好舵,把握节奏才能走的平稳,养成好习惯才能不违章,注重细节才能走的又快又稳。

围观与冒泡

现实中,天朝人喜欢围观。
大街上,时常会看到呼啦啦就是一圈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可能是耍猴的,可能是打架的,可能是被抢劫了在哭叫,可能是跌倒了在等救护车,可能是一对小情人在吵架,更可能的是
CCAV的一场大火…..
但是,他们仅仅限于围观。
为何围而不动呢?大抵是天朝古代传承下来的习惯“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也许是因为害怕因为救人而被倒打一耙…..

网络上,天朝人喜欢冒泡。
有事没事就会出个芙蓉姐姐,以显示自己的丑陋博得大家的笑声;有事没事出个砖家以自己的无知和自吹自擂来给大伙茶余饭后搞点乐子;有事没事来个木子美,以脱衣来赢得点击率;或者干脆出个什么公司有事没事跟别人掐一架……
他们把这个叫做营销、推广。

这2个现象应该调和一下:围观的人群里应该出几个冒泡的,对待冒泡的应该仅围观而已。
围观的人里出几个冒泡的给被耍的猴子点吃的,劝一劝打架的,帮忙追一追贼,给消防车让个道……对待冒泡的人应该仅围而不动,没有人搭理他们,他们自己就觉得没有意思了。要是觉得他们确实挺值得乐呵的,自己乐呵一下就完了。

实际上,这些网络上冒泡的,都是在制造“虚拟激动”,你一激动就会忍不住,忍不住就想骂,你一骂就会产生连带效应,一产生连带效应,因你给他们带来的效益就出来了,他们的“虚拟激动”就成功了。
PS:虚拟激动,王三表创造的词汇,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