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电子商务

给有啊社区拍一砖

09年5月,有啊社区正式上线。
至此,百度有啊的整个产品线基本排列完毕,搜索、平台、支付、社区4大支柱产品上线,百度的C2C交易体系布局基本成型。做C2C必备社区,这基本上已经成了行规,因为就中国人的网购习惯来看2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逛、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
喜欢去淘宝而不去B2C的原因之一。社区的启动可以直接带动平台的活跃。
不过,有啊社区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天就给拍上一砖。也许对,也许不对,您且先看着:

不伦不类的导航
有啊社区采用了一个高达105px的导航条,并且为了让头部显得平衡使用了一个通栏的绿条做为一级导航,其余页面宽度为950px。如此高度的导航设计,在所有百度的产品中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仔细再看一下这个社区的导航,先不要着急点,你觉得他是一个tab页签吗(Via)?
很显然,不是!这个导航的做法盗用了tab页签这个概念,做了鼠标触发效果,但是却没有tab现象。
在每个一级导航下都包含有最多6个最少3个的二级栏目,这些栏目应该是有很明显的层级包含关系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视觉上他们的设计师在每个一级栏目之间 划了一道很轻的线来做分隔,但是这种分隔几乎起不到作用。每个用户在打开这个页面的时候第一个感觉会是:“社区首页”这个栏目包含了下面9个子栏目,因为 这10项属于一个视觉层次里(背景颜色一致,灰色)。按照导航设计的基本视觉原则:同属于一个层级的栏目的背景颜色是一致的,也是需要和其他未包含进来的 属性区别的。

我们来比较一下另外一个社区的导航,为什么19楼可以这么放呢?很简单,因为19楼的“公共会所”栏目下面就是包含了和他在同一个视觉层级里的那些子栏目,所以,他可以做成这样,把其他的4个栏目作为一个标签来使用。
而有啊社区里则是每个一级导航都和下面的二级栏目存在明显的层级关系,所以,整体上看, 他的导航很混乱。实际上,这种每个一级栏目下都含有二级子栏目的导航设计,有啊社区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这种形式。

再看有啊社区的子页面里的导航。假如你现在点进了“消费电子”这个页面。不要思考,你知道怎么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社区首页吗?;你觉得“全部分类”这个地方,你是点击呢?还是鼠标触发呢?
是的,他们的设计师在帖子分类栏目上面加了一个面包屑导航,呃,如果不许思考的话,你能看到这个地方吗?我问过几个朋友,发给他们这个页面的时候他们都提出了一个疑问“他们没为我设计后退按钮?我怎么回到社区首页?”
也许点击页面左上的logo是回到社区首页的最快方式,那,我怎么从社区回到有啊首页呢?呃,这个,确实没找到地方……
我的感觉是,有啊社区的设计师正好把社区首页的导航和二级页面导航的表现方式搞反了。社区首页的导航不是tab页签,应该用标签的形式,那么就不要搞鼠标触发,直接点击;而二级页面的“全部分类”则是需要一个鼠标触发的。

不一致的头部
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把“购物车”、“我的收藏”这2个原本一直放在有啊所有页面头部左上角的链接移到了社区搜索框的右边?是感觉搜索这个地方太空了,还是因为有数据显示在社区里这两项的利用率很高?
我没有数据,如果没有其他的特殊原因,我想这个做法是很不友好的,常用的功能应该摆在常用的统一位置上,当用户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娴熟的在老地方找到他,这种改变是很不友好的。
也有一种可能是,把这2个功能移动到搜索框的右边,同时搜索框左对齐,这样使得搜索框更加突出,以显示百度强大的搜索功能。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用首页头部那个简单到极致而且强大的搜索设计呢?这种做法只能是让搜索的地位显得反而很尴尬了….

让人郁闷的搜索显示
有啊社区的搜索结果,处理的很简单,直接加载到网页搜索里了。
第一次搜索的时候我以为我点错了按钮(社区的搜索按钮有2个…),再点还是在网页里显示的结果。这个显示有点郁闷,从用户体验上讲这叫“没有告诉用户在什么地方,并且也没有告诉用户怎么回去”,这个太不友好了。百度所有的单一产品搜索都是在自己的频道中进行的,我们可以理解是因为有啊社区刚上线,没有 开发出这个频道,那么,至少在搜索结果的显示上给用户一个友好的提示如何??
这种类似于把google的网页搜索嫁接到个人网站的做法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每次点击搜索的时候我都觉得我搜索的不是这个网站的内容而是整个google的内容

无法传播的官方博客
百度有啊的官方博客是目前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使用摘要输出feed的博客。
使用过RSS的同学都很明白选择摘要输出就意味着你的内容无法被很好的传播。当然,类似新浪博客这样的强制名人博客摘要输出或者标题输出的流氓做法另当别论。
选择摘要输出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增加点击率,但是也很自然的把自己困在了百度空间这么一个很小的小圈子里,根本没办法让你的内容走的更远。看看官方博客下面的评论就知道了,活脱脱一个明星空间的景象!已经被拉入了百度空间水的不能再水的泥潭里了…..

不顾及用户体验的营销活动
类似抢购这样的社区活动是社区运营中最常见的手法,百度有啊最近也推出了一个“1分钱抢购限量T恤”活动,活动说明里写“所有T恤将于7月27号统一进行快递配送,请购买用户耐心等待”。统一发货,这个做法太不明智了!
既然是百付宝一分钱体验店的活动,就意味着这个活动的参与用户80%是首次接触有啊的用户。这个统一发货的做法是否就会给这些新手用户这么一个感觉,我在 百度有啊买东西,都是需要等购买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比如200件),有啊才能统一发货给我。那,这个时间成本对于一个新手买家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 的。
快速、低价、方便一直是网购产品的代名词。在运营上看,有啊更应该利用体验来展示和强化这种表现,而不是仅仅用一个低价疯抢来引得每天一大票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去疯点某个页面,搞的倒是像在做压力测试了?
我的建议,不要再搞什么统一发货,也别再让买家耐心等待,新用户的耐心都是非常非常低的!既然已经是活动了,又何必在意那么点开销,分批发货没什么大不了的!

呃,我的砖拍完,下面大家开始拍我吧,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拍砖!

渠道商务

一个哥们告诉我,他现在开始倒卖服装了,我甚是惊讶,我说你不是在上班吗?哪来的货源呢?他说,很简单啊,直接上网上淘去。
基本上,他的流程是这样的:白 天上班的时候在网上“淘宝”,选出比较好看的款式与样式,然后小批量的购买,之后把这些从网上得到的宝贝以地摊的形式出售掉,并从中获利。联想了一下,每天下班的路上,确实有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或是背包、或者奥拓、或是面包车,背包打开,车后备箱升起,就是一个小小的摊位。
这种摊位的好处在于,摊位租金成本为零,方便出货,方便撤离,不存在大程度的产品积压,不太占用时间,时间多在晚上,地点当然是在人流比较大的地方
利用工作间隙逛一逛就可以搜罗到货源,比去实体市场淘宝成本低了很多;就一个背包一块布或者一辆车,城管来了卷包就撤了;他们大多的进货的数目不会很大,当天或者3天之内能够卖完;利润不是很大;同时晚上吃完饭出去也是带着休闲的心情去的。

这种模式很有趣,当大家都在网上被网商们挣钱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在逆着产业链走,试图跟网商分一杯羹。这种做法是不是电子商务?我觉得是,而且是一种很好的应用。
目前很多人仍然有这样的购物心理:对网购不放心(无法感知产品的好坏、对支付安全持怀疑态度、对繁琐流程头疼),但是自己没有时间去实体店逛,他们只能在下班的时间购物,但是很多商城这个时候已经歇业(当然,专卖店和大商场营业,但是这个不是他们的消费地点)。
于是,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渠道,可以在下班时间 购得自己财力能及的东西,并且可以在吃完饭遛弯的时候完成。
这种模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地摊上的东西都很便宜、大多是晚上出摊,并且是在他们经常遛弯的地方、这些产品都是经过地摊主筛选过的、可以对这些产品直 观的进行二次筛选,包括试穿。实际上地摊主们为用户解决了筛选时间成本和第一次的价格筛选,他们从中获取的也就是这方面的利益。

在我的理解来看,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渠道商务,贩卖的是不对称的信息
wkcow说, “企业应该先电子化,然后再电子商务化。电子商务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品牌电子化,然后人员电子化,最后是系统电子化”,这句话我很认同。目前很多的 公司涉足电子商务,仍旧是传统的一帮人在做,在把传统的理念继续复制到网络上,很难长大;急功近利,不愿意去养市场,期望速成,于是做了不到2年看不到盈 利赶紧撤走。
马云一直在强调说,阿里巴巴也好,淘宝也好,缩短了渠道商的暴利,从而把产品的整个价格降低下来。实际上也是在说,阿里的平台就是一个渠道,只不过是把传 统的渠道搬到了网上而已。B2B2C的模式也是一种渠道商的模式,B通过另一个B出货,和B通过一个线下经销商出货,本质上已经没有区别了,就是在自建渠 道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拓展销售渠道。

当然,当渠道为王的年代过去,电子商务最终的竞争力应该是在品牌、服务上,但是这个年代的到来,还很久远……

最后,得到几个信息,记录一下,谁愿意去分析的话,可以分析一下:
1)网上“淘宝”去摆地摊的哥们说,她媳妇(85后)不会使用淘宝,都是在拍拍上淘货的。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麻烦,其实他也不爱用…
2)某淘宝店的店主说,其实她并没有在拍拍上上什么货,倒是促成了几笔交易。原因在于,她QQ上的好友多,并且不少是淘宝店的顾客,他们寻着QQ面板的提示去的….
3)某淘宝资深玩家给我展示了一把炒作的商家们是如何炒作出货数量的。之前我觉得在商品的排序上就某单一产品列出一个按照出货数量排序应该可以适当的缓解 信誉评价的问题,如此看来,这个想法还是不成熟……该资深玩家表示,现在在淘宝上买东西最头疼的就是,需要鉴别哪些是炒作出来的,这个大大的提高 了购物成本。
呃,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不是炒作出来的数量和信誉倒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关键是看卖家本次交易的产品是否合格,态度是否友好,售后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的话可 以投诉、退货等等。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淘宝太过于强调信用度的价值,同时又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来进行管理,所以导致整个信誉度体系十分混乱,造成了很多不 正当的竞争。
4)仍旧有很多人简单的认为做网商很轻松很风光,总是想自己也搞一个网店。但是,只有店主们才知道这些是如何的不容易,某卖家跟我说“她总觉得自己的店铺难看”,我问为什么,她说自己不会做,于是找人做的,还花了钱,但是效果很差…..
我的理解是,网店就相当于三几个人在经营一个小型的网络公司。从货源、设计、营销、运营、配送、售后、客服、….这些都是很复杂和很需要精力的事情。
实际上,我始终认为,当大家都打破头去钻一个空子的时候,这个事情并不一定有什么搞头。不如跳的远点整体的看一看什么形势,然后找个暂时还没有多少人钻的 空子去!

购物网站的评价系统设计

从08年艾瑞发布的报告《2008年中国网购用户购买决策影响力》显示,用户评价在影响用户购买上起很大的作用(4.2分,满分5分)。从某个角度上理 解,口碑的力量大于广告的效应,特别是网购这样的无法看到实物的购买行为,用户更加倾向于在购买之前先看看大家是如何评价的。

评价包括评分和评价。从目前来看,网购的评价主要分为开放式评价和封闭式评价两种:开放式评价,主要在导购类网站出现,这类评价大多还会包含一个专家评价作为另外一个参数;封闭式评价,主要在C2C、B2C等网站,必须登录之后才可以评价。
从诱因上看,引发用户参与评价的源动力主要在于两点:利益与精神点的驱动。利益受损、得益、与某些评价共鸣、参与感及得到的心理满足。
我选取了2组4个网站的产品评价系统做一下比较:淘宝VS有啊;中关村商城VS京东商城。

淘宝:在宝贝详情页面,一共给出了2个入口显示用户对该产品的评价情况。1)销售情况部分,30天售出:2件 (查看评价) ;2)以tab标签的形式列出一个“评价详情”
有啊:
在宝贝详情页面,一共给出了2个入口和一个详细模块3个部分显示用户对该产品的评价情况。1)销售情况部分,售出 6 件(查看5条评价);2)以tab页签的形式列出一个“商品评价(5)” 3)单独列出一个模块“商品评价”

总结,有啊的入口给的更直接更明显,可以让用户在购买之前能够更加清晰的找到其他用户对该产品的评价,提升转化率。其次,在用户体验上,这种直接标出有多少条评价的做法更加出色。

中关村商城:2个入口,分别是显示打分情况和显示具体评价情况。中关村商城的前身是一个导购网站,因此它保留了一个“专业评分”
京东商城:2个入口,分别显示打分情况和具体的评价。京东商城的评价系统把评价和讨论结合在了一起,可以对评价进行回复和跟帖,且显示前5名评价用户 。
比较上看,中关村商城与京东商城有颇多相似之处:
1)从评论表单的设计上看也是一样的(表单1表单2):先打总分、写标题、写优点、写缺点、最后来个总评。(呃,连表单项目的顺序都是一样的,如此雷同的做法不知道是心有灵犀还是谁直接借鉴了谁呢?)
2)同时采取了对评价再评价的做法,用户可以对已经发布的评价详情进行投票(有用、没有用)。中关村商城对此的做法是允许匿名评价,而京东商城必须要求注 册用户方可再评价。
PS:京东商城貌似没有后退按钮?未登录状态下对评价投票的时候会引导到登录按钮,但是无法返回,这个体验超级差!
3)对评价的显示都是按照时间倒序显示,最新的评价显示在最前面。不过这里中关村商城炒作了一个概念,他们把这个叫做“最有价值评价”,实际上这些还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操作….

几点思考与想法:
1)对网购的产品是否允许未登录评价?(未登录评价与匿名评价是两个概念)目前来看,除了中关村商城允许匿名对评价进行投票外都不允许未登录评价,中关村商城的做法是否会引起5毛横行最终使得评价有失偏颇?
2)评价该如何排序呢?是按照时间还是按照用户投票呢?这里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评价是针对的产品还是信用?如果是针对产品的话用户会在乎这个评价的时间新旧呢还是在乎这个评价对他了解这个产品的性能更有价值呢?
3)如何引导用户积极的参与评价?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亚马逊上关于“三狼与月T恤”的评价案例 ,另外当当和卓越也搞起了评价系统,而且流氓亚马逊依旧会不时的给你发送邮件让你去评价你买过的图书…..
4)对于评分的设计,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是5分制?记 得在《可用性工程》这本书上曾经介绍过,而且这种5分制的做法已经基本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原则。 不过有啊的评价设计就没有按照这个走,他们设定为20度、40度、60度、80度、90度、100度这样6个等级了。我觉得有啊的这种10分制的做法还可 以再进一步改良:当用户打出8分以上的分数时系统应该给出善意的提醒,“
这个分数表示您对卖家极大的赞可和推荐”,而且打出8、9、10档分数的必须明确写出具体的评价内容。
5)评价系统是否是每个泛购物网站所必须的要素呢?记得之前更江洋
探讨过一次这个问题。

胡诌,如何抓住行业B2B的用户

写在前面:基本上这篇是我在胡诌,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是为什么写出来?其一是写出来让大家评,想看看大家正确的看法;其二是摆出姿态:并非只有那些自以为自己懂的人才配谈某个话题。所以,在你看完之后别用“一个不懂XX的XX在谈XX”这样的开头来评论我,我就是不懂所以我才渴望懂!我要是都懂 了我就去做传教士,我就去自己实践,去挣钱了!

目前来看,国内的B2B分三类:以阿里巴巴为首的平台帝国,发布会员信息,为会员提供广告竞价和其它增值服务,主要解决信息流的问题,有人把这种模式叫做“互联网上的皮条客”;以垂直著称的行业B2B采购平台;以敦煌网为代表的交易平台,提供在线交易和供应链服务,主要解决支付和物流的问题。
阿里巴巴扛起大旗,在国内做了一次B2B电子商务的普及,也因此获得霸主地位;王树彤说“如果一个B2B网站不能实现在线交易,只是企业信息的展示平台, 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电子商务网站”,于是找到国内B2B的蓝海,实现信息流通、资本流通、商品流通的一站式服务,在中小企业中寻找突破;而垂直的行业 B2B一般都在打一张牌——“专业”,宣称自己比阿里巴巴更专业,更精细,试图打开局面。
国内的B2B用户目前的状态是这样的:一线、二线城市的用户都已经受到阿里巴巴为首的大平台的至少3次以上的扫荡了,零几年的时候穿梭在温州小商品市场里穿西装打领带拎着手提包的多是阿里巴巴的业务员,他们已经基本上把所有的“B”级用户都忽悠过了;稍大一些的有网络意识的其他一部分“B”在搜索引擎上做 文章,购买了百度的关键词,且同行间的关键词竞争很激烈;剩下一部分“B”属于对电子商务很迟钝级别的,他们还没有明确的意向。

于是造就了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一部分行业B2B在初期的时候试图在阿里巴巴的嘴里扒饭吃,他们的电话销售数据基本上都是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平台上搜罗下来,他们试图以“更垂直,更专业,更精准”为理念去再次忽悠这些已经被忽悠过很多次的“B”。结果常常会是这样的“我们已经投了钱在阿里巴巴了,效果不错,我们不准备换地方”、“我们投过阿里巴巴,但是效果很差,我们不准备再继续砸这种没有效果的钱了,我们会转向线下媒体”、“我们已经在阿里巴巴上做了很久,同时我们也购买了百度的关键词,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新的地方了”….
强者愈强,不再需要新的平台;弱者日弱,惧怕和厌倦了所谓的平台,完全没有办法打开销路。
一部分行业B2B在拉到用户之后,继续坐着阿里巴巴做的事情,拉来人就不再继续深入,目标放在“人多势众”上。但是,这群人是否会熟练的使用平台?这群人是否会利用网络营销手段?拉人、开房、坐等,这样的思路必然是死!任你把商铺做的再好,给一级域名,这些始终是没有什么意义,给一个不会玩刀的人再锋利的刀,刀在他手上也只是一块更漂亮的铁罢了。
愈垂直,就意味着挖的愈深,真正的与产业最贴近。所以,不去与阿里巴巴短兵相接不去他嘴里扒饭吃,这是一条出路;不在销售中简单的告诉用户我们是XX网的,我们是做网站的,这样看似通俗的让互联网泥腿子们易懂的语言或许更好;当然,与传统媒体做最紧密的对接和合作是最最浅显的也被广泛使用的招数。
得到用户之后如何转化?这个问题上敦煌的做法用专职的培训讲师使用主动拨打电话的方式来教用户,于是他们能够拿到关于用户的第一手资料去提升用户体验,去完善产品体系。那么,对于行业B2B而言这个做法是否适用呢?

马云在首届网商会上的讲话,实际上我觉得是在说3个问题:经济危机很可怕,电子商务可以救你,马云可以救你;阿里巴巴要建立中国电子商务的规则了,以后想玩游戏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则;阿里巴巴已经不再求你来做网商了,因为不来阿里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去。
显然,中国的电子商务会再来一次普及,更多的企业会开始尝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发展必然带动一大批B2C诞生,很多淘宝的大卖家实际上已经开始在转向B2C了。而整个中国的电子商务竞争将愈加激烈与残酷,一大批的目前B2C会死掉。

笔记,行业B2B的7个特点

以下是一个培训讲座的笔记摘要,主要讲行业B2B的特点以及发展状态等(黑标题为讲座内容,正常字体是我自己的一点理解,不一定正确,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还望批评指证)

1、速度,速度,还是速度
这个可以从若干个角度来理解:
1)行业B2B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业,那么他应该具备服务业的基本属性,而反应速度,特别是客服的反应速度就成为其最需要具备的一个特性。当年淘宝打倒ebay,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客服的反应速度。淘宝网有专门的客户服务部,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电话和在线服务,解决卖家和买家的问题。与此相反,eBay.cn没有 一个独立的客户服务部门,只有有一个热线电话。它很有可能留下用户自己去解决问题。淘宝网的在线留言系统,它允许用户提出问题和抱怨,并等待淘宝网的工作 人员的直接答复,eBay客户只能通过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查询和咨询问题。
2)行业B2B实际上也是属于一个行业的门户,那么他应该具有门户网站的特性,而相对门户网站而言内容占主导,内容又是属于快销品,所以快速的供应内容也是行业B2B必须要具有的能力之一。
3)实际上,目前的B2B行业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拉皮条”,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何最快的为卖家找到对应的买家是考量行业B2B网站的又一个指标。阿里巴巴的销售团队高达3000多人,所以成就了马云这个中国最牛逼的皮条客的帝国之梦。
2、用户群相当集中且封闭,所以传播半径大且有效
这个,木有理解,谁知道?帮忙理解一下
3、本质上解决的是信息流的问题
从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来看,实际上都是在解决信息流的问题。正是因为需求方和攻击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以电子商务平台蓬勃发展。他们以拉郎配的方式进行撮合,帮助双方解决这个不平衡的局面,同时也造就了自己。
目前的B2B就是一个大集市,主要就解决了信息对接的问题。当有一天这些企业对于互联网更熟悉,可以自己将信息推广出去的时候,B2B 的作用就会削弱, B2C 会成为主流。所以,可以预测经济危机之后B2C将进入井喷时代。

4、是强者俞强且极度突出的行业
这个可以直观的从数据上看出来,每个行业的B2B网站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间的差距都是相当大的,且这个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关注某一个行业,然后拉出这个行业的老大和老二的网站做一下对比就很容易出来结果了)
原因大抵还是因为行业封闭,口碑传播表现的很极致,传播半径大。
5、边沿效率高,纯利率极高
6、是整个行业资源最有效最强的平台和途径
7、当前经济危机下,为数不多的尚能高速发展的行业

上次UCDchina书友会,有幸听到白鸦略谈一点电子商务的情况,顺便记录一下:

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其实只是解决了电子商务其中的几个环节,而在购买前后的环节并没有涉及到。一个完整的网购过程应该是:有网购的需求(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网购产品的对比与选择(比较购物,目前在国内有但是不是很多)——在平台完成购物(目前中国发展火热)——在线支付——售后服务——网购产品使用评价(不是简单的在平台上对卖家做信用评价)。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集中在完成购物和在线支付阶段,而这前期和后期的发展状态还很蛮荒。
另据某报告显示,09年中国网商进入了生态期, 所以,从多个侧面来看,中国的电子商务确实很有搞头。

空搜索如何设计?

题续上篇,继续说说关于搜索的设计。

下午的时候群里一个童鞋列出了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对于空搜索的处理结果,然后引发了一个关于空搜索处理的讨论。这里,空搜索指的是:不在搜索框里输入任何内容,直接点击搜索按钮。
可以肯定的是,造成空搜索的用户的比例应该不大,主要是误操作,当然也不排除向我这样的探索者。但是作为电子商务网站用户体验的一部分,这个地方必须要考虑到。

我们先来看看主流电子商务网站的处理结果(这里不需要讨论搜索引擎的返回结果,因为它就是做搜索的,没有也没必要去给你推送什么其他的内容):
阿里巴巴中国站;弹出提示框“请输入产品名称”,点击确定后没有任何反应
慧聪;弹出提示框“请输入查询内容”,点击确定后光标落在输入框内“输入你感兴趣的内容”后面
百度有啊;跳转到查看所有分类页面
淘宝;跳转到查看所有分类页面
拍拍;跳转到查看所有分类页面
卓越;跳转到搜索结果页面,提示找到0条搜索结果
亚马逊;刷新一次页面
从结果上看,主要分为4类:弹出窗口提示、跳转到列表页、显示0条搜索结果、刷新一次页面。那么,哪个网站的设计的用户体验最爽呢?

前几天我正好对网站搜索部分做了一次改版,采取的是优化了的弹窗形式:弹出窗口提示输入关键词,该窗口自动在3秒内关闭,关闭后光标被移动到搜索输入框内,且框内原先的提示信息被清除掉,弹窗的位置控制在离搜索框很近的位置,目的在于不要造成宽屏用户的鼠标长途奔袭。
于是我最开始的时候倾向与这种结果的返回。出发点是在于对于用户的误操作给出善意的提醒,同时尽最大可能不给用户造成额外的负担。
洗澡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样的做法有点不符合老大经常教导我的“产品要和运营挂钩”的原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展示网站的内容给我的用户,同时想办法引导他们去点击去使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淘宝、拍拍的做法应该是合理的。
擦干身子抽了颗烟,觉得这样似乎也不是很妥,于是找
wkcow讨教了一下,被点醒了,其实最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应该是亚马逊。
首先,空搜索既然是用户的误操作就需要给用户一些提醒,那么没有任何反应的设计必然是错误的,因为用户看到没动,可能认为是网站出问题了,这种设计是最最傻的;其次,对于弹出窗口的设计用户是不愿意去等待那3秒的,那么就必须要点一次确定,这样就多了一次交互,还是给用户增加了负担,且在设计上要考虑弹出窗口的位置、光标的位置的问题,这种设计事实上很累也很傻;第三,返回列表页的设计是想给用户推送一些其他的内容,但是实际上用户是不会理睬这些内容的,且这个结果改变了用户的初衷,更改了最简单的流程。
亚马逊的设计恰恰是一个最最正常的流程,不需要交互、不需要解释,就是一个简单的刷新已经告诉了用户很多信息:点击搜索按钮,网址执行了该操作,但你输入的是空白,我也就给你一个空白的结果(这里,卓越跳转到搜索结果页,且提示搜索结果为0的做法是一个很不人性化的机械的执行用户操作的傻设计)。

把这次的探讨总结成一句话共勉:注重用户体验,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交互,不给用户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Update:发布的5G之后,老白和白鸦给出2种更优化的方法;
之一:干嘛要刷新页面?   这不还是让人和机器交互了一次吗,万一页面大这个刷新的成本有多少? 就让他点了以后输入框做个简单的提醒(比如输入框的光标出现,或者输入框的颜色闪动等小到有那么有点反应即可),不行吗?
之二:没有空搜索,搜索栏默认热词,光标过去立即清空,等待用户录入同时提供下拉备选。

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欢迎探讨。

混乱的淘宝,堕落的阿里旺旺

如果不是要在淘宝上买东西,如果不是淘宝只接受客户端版的阿里旺旺聊天记录作为投诉证据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跟我一样不愿意去使用阿里旺旺。
淘宝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发明了这个可以随时直接跟店主砍价的IM工具。阿里旺旺在淘宝购物体验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了解是否有货、直接与店主砍价、跟店主套套近乎搞到优惠、迅速专业的客服服务,这些都是B2C无法具备的,在那篇“
为什么丫头们更喜欢在淘宝而不是B2C购物 ”中我提到过这一点。

随着淘宝的日渐壮大,阿里旺旺随之堕落。看看这个截图(发生在09年3月19日下午):正准备去淘宝买件衣服,结果打开阿里旺旺发现离线消息9条,其中6条是关于茶叶的广告3条是其他广告,随后又收到线上消息3条,全部为茶叶广告……无奈全部拉入黑名单,买衣服的心情也荡然无存。
这只是个缩影而已,阿里旺旺的群发广告极具时效性。现在正是新茶即将上市之时,所以关于茶叶的消息肆掠,去年冬天的时候关于各式保暖内衣的广告一样满屏飞。
google一下“
阿里旺旺 群发”约有 730,000 项符合,其中google提供的相关搜索关键词包括阿里旺旺群发器王牌阿里旺旺群发王阿里旺旺群发宝宝、…等等。足见阿里旺旺群发广告业务之火爆。某仅卖180元的群发软件广告写着:“此版本不登陆旺旺即可发送淘宝信息,多号切换发送,突破旺旺发送数量限制,1套软件1天可以发送上万条信息!支持按行业、地区、关键字、性别,信用度、买家和卖家提取淘宝4000多万用户!支持查找买家时过滤卖家,避免被投诉,支持查找在线用户,可以只发送在线用户,自动在发送信息里加入对方名称!支持支付宝交易,发送成功再确认付款!”

看,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网络版的中国移动吗?!!中国移动的垃圾短信群发是先收钱再付款,人家阿里旺旺的信息群发由支付宝直接,可以享受货到付款,用阿里自己的东西做工具来祸害阿里自己,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从技术上看,封堵群发这个绝对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阿里一直不这么做呢?我猜想这里一样是存在一个利益链条的,所以,阿里只好采取了观望措施,进行观望。

目前的淘宝已经足够复杂:淘宝商城、i淘宝、淘宝社区、淘宝大学、淘宝打听、酝酿中的淘宝SNS…..你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一个C2C网站去定义和描述淘宝了。马云对淘宝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在淘宝打听打听了一下,看到这条超级NB的答案(欲围观,请从速!)(PS:已被清理,截图点这里

如果说中国移动是在中国的地盘使用中国移动的工具发送与中国移动无关的广告,那么,淘宝则是在淘宝的地盘使用淘宝的工具发送有关淘宝的广告!江南春因为垃圾广告被赶下马了中国移动继续,中国移动被3.15捅了一刀后果如何?我们在等待…..
那么,正带着他的支付宝和淘宝在美国布道的
被神话了的马云先生说“淘宝进军美国的想法已成熟”,面对如此混乱的淘宝和堕落的阿里旺旺马云先生又当如何处理?

有啊还是一座空城

近日在有啊买帽子,输入关键词“帽子”发现有家“中国帽子 ”的店铺产品相当丰富,选了几款帽子之后开始于老板攀谈起来。
这家店铺是典型的实体+网店的模式,自己在当地有实体店铺,货源很丰富,同时自己在淘宝、易趣、有啊、甚至阿里上都有店铺。由于只有一个人在打理网店,所以精力有限,主要经营产品还是集中在淘宝上,其他的店铺都没有时间去管理。
1、有啊还是一座空城。
攀谈中知道,店主在有啊中显得琳琅满目的产品都是通过有啊的搬家工具直接从淘宝搬家过来的。但是,搬家之后一点都没有打理过,原来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 至今仍旧一单没有出过。很多买家都是抱着体验有啊的想法来浏览网店的,他们会在最终选中产品之后直接点击店主留在有啊里的淘宝的链接到淘宝上去购买该产 品,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希望继续积累在淘宝的信用度。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我在有啊已经有19笔交易,购买过充值卡、杯子、移动硬盘盒等等,都会在购买的时候和这些卖家攀谈一会,有啊的店主们吸引人 的招数大多是挂上自己在淘宝的信用等级,同时给出一个淘宝店的链接,很多甚至直接是copy了自己在淘宝的风格。
最近淘宝作出了很多改动,很多卖家在抱怨,我问店主“如果淘宝一直这样改动,你们会选择把重点转到有啊吗?”,多半的回答是否定的。
所以,有啊还是一座空城。有啊用工具拉来了一大批的货物,但是,这些货物都是半死不活的,这仍旧不能填补他给人的冷冷清清的感觉。甚至,有啊运用自己的搜索引擎做起了手脚(具体,
点击这里 ),这也无法改变冷清的现状。
2、不可否认,有啊现在在很多地方做的比淘宝好。
比如有啊的购物车、比如百度hi网页版对firefox的完美支持、比如百度hi清纯可爱的有啊表情、比如有啊在发布宝贝上的改进、比如有啊在宝贝展示上的改进,等等。
我问,那你觉得有啊目前在哪些地方做的比淘宝好?答,“宝贝的属性可以自定义,宝贝图片和宝贝描述的图片添加更加方便”。我特意截图做了比较(图一:
淘宝发布产品 ;图二:有啊发布产品 ),有啊的宝贝发布流程确实要比淘宝做的更清晰,更炫也更灵活。
最近淘宝做了很多更新,似乎用户并不买账,怨声不少。咨询了几个淘宝卖家,包括这个店主,多数表示:改版后后台发货管理部分搞的很不清晰,如果需要发的货物很多的时候列表会被拉的很长,很容易就点错。还有很多买家甚至会被淘宝的交易评价规则弄得昏头转向。白鸦说
有啊简单 ,简单到了让人没有购物的欲望, 我觉得淘宝则是过于复杂,复杂到让新手不知钱从哪里花起。信用度、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支付宝、支付相关的密码等等,很多初级用户都分不清,转着转着他们就晕倒了….
PS:不知道为什么,淘宝、有啊的设计师都喜欢让页面在新窗口打开。在有啊上,连未登陆时操作被提示登陆,登陆之后居然没有覆盖回到原窗口而是新开了一个页面….还好我用的是tab式浏览器,不然看着那一叠窗口,我肯定没什么继续逛的欲望了。
3、有啊的出路在哪里?
如何把那部分通过搬家工具抢来的半死不活的货物给搞活了,搞活了才有人气,聚了人气才会有生意,有了生意才能有更多的人被转化进来。
继续保持流程的简化和易用。简单不一定是好,但是易用才是真的好。
4、一个题外话: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独立店铺系统是否有必要给用户添加一个计数系统?
类似淘宝店铺、阿里旺铺这样的独立店铺系统是否有必要给用户在后台添加一个计数系统?如果有必要,需要给用户展示统计的哪些方面?
和店主聊天的时候,店主截图给我看,他的淘宝店铺昨天的PV是2423、UV393、IP382,但是成单量只有区区几单,卖家和点击率很不成比例。他很苦恼和怀疑点击率的真伪…..
所以,我在考虑,是否有必要让用户知道自己店铺的PV,或者说我们应该展示给用户他们店铺的流量来源,访问者所在的地域等而不是展示给他们PV。

【摘】改进电子商务网站易用性的10个方法

今天消费者网络购物的支出越来越多,可是太多的网站并没有考虑到他们网站和订购流程的易用性,最终导致用户很快就放弃了他们的订购。 这里有10种可以提高你的电子商务网站易用性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最大可能的提高网站的转化率,将用户的”购物篮里的商品”转换为订单。
1. 用email来标识用户(登陆名)
你曾经在网上购物中,用过多少不同的用户名作为账号? 又用过多少不同的emai作为账号? 我敢打赌, 你不仅不同的Email用的很少 ,而且你会发现Email比用户名,更容易记忆。 大多数情况下,用email标识用户比用户名更好。 因为Email容易记忆,更标准,这意味着你不必担心去记忆哪些乱七八糟的字符。他们永远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不会像用户名那样出现重名。
2. 将下订单的过程划分成几个大步骤(让用户一次处理一个任务)
订购流程通常非常复杂,比较典型的场景可能包括: 用户输入一个配送地址, 选择配送方式, 选择输入支付方式, 最后确认自己的订单。 试图让用户在一个步骤里做完这些事会有问题, 因为用户要输入太多的信息了!
将这些步骤分解,让用户每次能处理一个步骤, 确保每个步骤需要思考和输入的信息相对较少。
举个例子,亚马逊(Amazon)将订购流程分解成以下步骤:
1. Login 登陆
2. Choose delivery address 选择配送方式
3. Choose delivery options 选择配送选项
4. Enter payment details 输入支付信息(如信用卡等)
5. Review and submit the order 核对并提交订单。
3. 告诉用户他们在哪儿,将要去那儿?(注: 关于网络用户迷失的位置感描述,请参考(Don’t make me think)一书)
在你的旅行中,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已经走了多远, 或者不知道自己还要走多远, 这难道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对用户来说, 当他们试图在线买点什么东西,如果他们不知道最终完成订购还需要多少步骤,他们会倍感挫折。 这就是为什么在订购过程中,告诉用户他在什么位置,而且还需要多少步骤, 是多么重要!
举个例子, Dixons显示当前预订步骤,下一步要去的步骤。 作为一种选择,你可以只是在预订步骤中简单的设定步骤号码就可以了,比如: 输入配送地址(步骤1).
4.不要让下订单过程不必要的复杂
令人惊奇的是, 有太多的电子商务网站把他们的订单流程搞的无比复杂,超过他们实际需要的。据个例子, 用户经常被要求按照月份输入他们的信用卡或者借记卡的有效日期(注: 这里意思是必须输入英文的日期,Jan, Feb, March之类的),而不是简单的01,02,03等等。 这就强制用户将他们卡片上显示的数字转换成单词,却无法直接输入数字。
作为产品设计人员,对每个订购步骤都要仔细考虑,以使其更简单。 举个例子,预订过程中,所有的输入框都必须用户输入吗?(注: 如果不是必须的,请尽量简化。) 。通过不断简化流线化订单流程,你可以将用户订购过程中的体验问题降低到最少。
5. 解决客人常见问题
在整个订购流程中,告诉用户通常会遇到的问题和疑问的解决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用户通常需要知道他订购的产品多久才能送到,或者当用户需要输入生日的时候,告诉他为什么要收集他的生日信息等等。
仔细走一遍预订流程并在每个步骤问问你自己: 用户可能会有什么疑问? 在屏幕上给予用户提示,并且提供一个超链接,连接到详细的帮助信息。
举个例子, Marks & Spencers向用户解释了他们为什么需要输入联系人电话。
6. 高亮必填项
再也没有比填写完一个订单后,却因为没有填写必填项,不得不返回重新填写更令人恼火的事情了。在填写一个订单中, 必须非常清楚标识出哪些项目是必填的,哪些是可选的。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必填项前加一个“*”。
dabs.com 这点做的非常好,可以参考。
7. 让订购流程更加灵活
通过让流程更加灵活, 用户不仅会感到更多的可控性, 而且也不太可能遇到关键性的问题。 据个例子, 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当用户输入地址的时候,自动帮助用户查找邮编。这对于哪些非正式的或者新的地址可能会有问题, 因为这种情况下不会为用户返回邮编。 这就意味着,用户不可能简单直接输入地址就可下订单(我自己就碰到好几次这种情况了)。
一个好的例子,CD WOW!的订购流程就非常灵活, 他们允许用户不用注册直接下订单。这就意味着那些对注册感到不适的用户,仍然可以下订单。
8. 让用户感到安全放心
很多消费者在线购买东西时,仍然不是100%放心。 他们常常担心提交了信用卡账号,却收不到货。因此努力去缓解用户的担忧,让用户感到放心是非常重要的。仔细考虑用户在订购过程中的每一步可能碰到的疑虑,并对这些疑虑进行说明。
例如Tesco 在他们的订购流程的支付步骤,向用户解释在Tesco购物是安全的。
9. 让用户下订单前再次确认
订购的最后一个步骤通常会让用户确认他们的订单。 用户可以看到订单的清单,包括他们需要支付多少钱,什么时候货送到。他们也可以取消或者提交此订单。最好不要拷贝亚马逊的” Amazon’s “1-click” ordering system“, 因为这样会让用户在没有检查和确认订单细节情况下,直接提交订单。比如配送地址和送货的费用等等。(注:处理配送地址错误的订单,或者因为配送费用导致退货的问题处理,成本非常高。)
在订单提交后,应该显示订单的最终确认信息, 以便让用户知道他的订单是否成功。 订单最终确认信息应该包括:
* The expected delivery date 期望的送货时间
* The order number 订单号
* How to track the order online (if this is possible) 如何在线跟踪订单状态(如果可能)
10. 订单成功后,发一个确认邮件。
一旦用户成功提交订单, 需要立刻给用户发送一个确认邮件。 依据Jakob Nielsen’s Alertbox, December 8, 2003, 一个确认邮件应该:
简明扼要
告诉用户他们想要的, 比如: 订单号。
应该象公司客服代表一样。
记住,在线解决问题比致电客服中心成本低得多。在线提示用户,比如告诉用户他订购的产品多久才能送到等等,将会大幅度减少客户服务的电话数量。
结论:
本文概述了改进电子商务网站的10个方法, 遵循这些原则不仅让你的电子商务网站更加可用,而且最终也更成功。 当然,通过这些原则,你只能走这么远(实践才是检验这里的唯一标准–译者注),这就是为什么进行可用性测试是每个电子商务网站重要部分的原因。 遵循可用性原则并让真实用户进行可用性测试,你会发现你的电子商务网站不仅仅可用,而且更加有效。

原文出处:Web credible
译文出处:译言

为什么丫头们更喜欢在淘宝而不是B2C购物?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丫头们相对于男人而言更喜欢去逛淘宝呢?为什么B2C都无法挖走这部分用户?
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淘宝便宜。
网购,尤其是淘宝出了旺旺这么一个可以在线直接砍价的工具,使得很多网购者打心眼里就认为,网购,首先应该比较的是价格。于是,别说什么保真、正品、都抵不过一个便宜。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仿牌子在很多购物网大行其道的原因。

2、流程简单,发货速度快。
相对于很多B2C而言,淘宝的卖家基本上都是先备好货,然后再上架,也就意味着下单了就能很快的发货。而很多B2C呢?则需要先下单,再备货,不能第一时间拿到自己购买的东西让很多丫头很不爽。

3、服务态度。
淘宝上的沟通都是很直接的跟店主沟通,评价也直接是和店主息息相关,所以,卖家的客服态度都很好,尤其是很多大卖家。但是,B2C的客服则生硬死板了很多,说白了,他们只不过是个打工的,并没有像淘宝客服那样的,甚至可以和买家直接交朋友。

4、还是客服。
淘宝的客服都是店主,而B2C的客服都是打工的。所以,淘宝的店主更懂得自己的产品,更知道如何去推销自己的产品,而B2C的客服只是在做一个工作的流程。往往更B2C的客服打交道更多的像是在找茬,不像是淘宝那样在沟通。

5、人性化。
国人很习惯这种买捆大葱搭你棵酸的做法。尤其很多女孩子买完个包包淘宝店主会顺便送你个小挂饰,然后再跟你扯吧扯吧平时穿衣怎么配包包,无形中就拉近了买家、卖家之间的关系,赢得了回头客。这一点B2C目前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6、淘宝很丰富。
白鸦在“关于简单、可依赖 ”的最后分享说“楼上N位: 如果淘宝是为你们服务的,早就关张了”。仔细想来,淘宝确实不是为我们这些买东西从来就是直奔摊位买完就走,买回去再自己研究如何用的人服务的。丫头们买 东西很在乎姐妹们的看法,现实中他们通常都会拉上姐们一起逛街,或者拉上男朋友去参考。网购,在淘宝,她们也能有同样的感觉。买东西想知道什么好什么不 好,在淘宝,叽叽喳喳的大家互相推荐,可以起到借鉴作用啊。她们一般是看完社区再去购物区。就连不买东西的时候,也常常打开淘宝就陷进去了…..社区 于淘宝的结合给淘宝注入了很高的人气也吸引了很多丫头在那里出不来。
丰富到臃肿的内容可以让他们没事随便逛,大大小小的专题、推荐可以让他们慢慢看,花花绿绿的产品可以让他们慢慢选。在哪浪费时间购物不一样啊,还逛什么街啊。

结合最近和几个在淘宝上光顾比较多的朋友的谈话,瞎写了一些,欢迎大家拍砖补充。

简单体验百付宝

前天,百度有啊在百度用户里挑选了一批进入有啊测试,有幸进去测试。大家可以去百度空间查查系统信息看有否(百度hi也会给系统提示)。今天完善了一下百付宝的用户信息,截几张图:

1、后发制人的表单提示。为什么在我点击保存的时候才提示我没有填写“支行名称”?同时,整个表单没有列出哪些是必填,哪些是选填。

2、贴心的复制和验证功能。对于姓名里的生僻字提供了复制粘贴功能,挺贴心。但是,有多少人连自己的名字都打不出来呢?同时,使用百付宝应该都是在个人电脑上,打不出自己的名字概率应该不大。
身份证号码的验证,应该是在杜绝乱填的测试帐号?

3、web版本的交流方式。我没有安装百度hi的客户端,点击“我的消息”弹出了百度hi的网页版。那么,问题是,这种聊天记录是否会作为日后处理纠纷的证据?阿里旺旺的网页版聊天记录是不能被作为证据的。

4、对百付宝进行的每一步操作,都会有邮件反馈。

PS:前天得到测试帐号进去的时候几个感觉:
1、有啊的LOGO做的很赞
2、对于不同类别的产品页面的颜色也不一样
3、搜索里有个“合并相同卖家”的功能,在帮助里找了一下,没有找到相关介绍,不知道这个功能是怎么回事?谁知道,介绍一下。

平台 二级域名商铺 社区

目前,大多数的B2B平台的模式是:注册ID,用该ID绑定一个二级域名,该ID直接参与社区讨论。当然,你也可以从社区作为入口进入平台,然后再到二级域名系统。

问题1:某员工A在职时注册了用户名Aa,并用Aa绑定了二级域名。随后,A员工负气离开公司,由于对公司怀恨在心他利用他掌握的IDAa在平台上散步 诋毁信息,同时恶意删除该公司的信息。同时,由于A员工掌握着该用户名的最原始资料,所以该公司找回该用户名很困难。公司陷入重新注册和争夺ID的选择 中。

问题2:某公司业务较多,每天一个人员工A维护不过来该公司在平台上的二级域名。但是,平台帐户只有一个。公司内部做平台销售的有专门负责发布信息的,专 门负责洽谈销售的,专门负责产品售后服务的,他们职责不一样,但是却使用同一个帐号。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这个ID的全部使用权限,如果某一个使用该ID 的员工于公司离职,修改密码,那么,结果可能是所有人都不能使用这个ID了。或者更有平台是帐户不允许多人同时登录使用。

问题3:注册该ID Aa的员工A域名意识不强,当时随便注册了一个ID Aa,并且绑定了二级域名,现在,他们绑定的这个二级域名访问量已经很大,基本上成了这个企业门户网站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个域名太糟糕了,说 出去了别的客户都笑话,他们现在是重新注册一个ID绑定一个域名还是继续使用这个域名?如果重新注册的话宣传起来有是一个问题,毕竟好不容易积累的客户。

问题4:某企业提供了很多枪手在社区里发帖子宣传自己的企业,他们注册了很多好的ID,而这些ID他们只用作在社区里发枪文使用,大量的浪费了平台的 ID。而且,使用这些ID发布枪文的也有在平台上维护二级域名的那些员工,他们不想使用平台上的ID来社区,这样会搞臭自己的二级域名,他们不得不再次注 册社区的“马甲”,浪费网站的ID。

————回复:
白鸦
这是一个公司、个人混淆的问题。
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几个问题:
1、ID是企业的ID。发言的人是企业。企业证件才能证明你拥有这个ID,个人证件无效,站方在注册的时候必须说清楚。
2、不管谁在管这个ID,站方只认为是这个公司在管这个ID的信息。不管谁在发言,站方只认为他代表的就是这个公司。

问题1:应该有一种机制:凭公司的某种有效证明,取回该ID所有管理权。
ps:ID就是公司财产,应该归属公司,授权员工用,员工离开应该收回。 出现这种问题是公司的管理问题。挨骂,活该。

问题2: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两个:授权、子帐户。这取决于你的产品架构已经底层结构。
不过,处理上不用太着急,也无需一次到位,只要现在有这个意识即可。
网站要清楚自己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如果现阶段,你服务的对象都是一个角色在维护企业信息,而且你现在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作。那么,多个人在用同一个 ID的事情,只能用户自己去协调。你只需要在一些信息分类,操作标记上做好优化,让这种用户有一个可行的内部协调方式(这个协调方式能用就行,不用很 好)。
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这种用户多了起来(比例可能不多,人数多了)。再抽精力彻底解决。
当然,这个玩意也可以作为什么VIP用户特权之类的…

问题3:可以改域名,但默认必须舍弃现在的。如果不想舍弃,两个域名同时用。给钱。

问题4:如果你真的诚心的要去掉所有枪稿,保证所有信息真实。
那,给用户提供最便捷的方式查询某ID的发言历史,明显显示新注册用户。让新马甲很容易被认出来,让他的枪稿变得没力量。
删!删!删!

以后问问题必须介绍清楚背景资料。 公司状况,目标,用户群状况等。
不然,回答必然不能有针对性。

戈莉莉
问题1、2:公司拥有ID的所有权限,员工有子账号,子帐号隶属于公司ID之下,管理员可对所有子账号进行管理,离职的员工随即被收回帐号或销户处理。并且已注册过的公司名称不允许再二次注册。

问题3:阿里巴巴的旺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注册一级域名,绑定该二级商铺域名,同时使用。

问题4:确实很多ID存在这样的问题,来社区的重新注册马甲,造成我们统计出来的,既在平台又在社区的用户重合度很少,要删除枪稿的话,联络管理员即可,其他暂未想到好方法。

当少林寺遇上电子商务,少林寺网上开店

“少林寺实业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其下属公司少林欢喜地有限公司入驻淘宝网.昨日,记者从淘宝网方面了解到,少林寺正式在网上开设的第一家专卖店,专门出售僧侣的布鞋、练功的护腕、佛经等带有少林寺特色的传统文化商品。”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明天答辩的时候我更有论据了。因为我的论文题目是“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就连少林寺都已经开始走电子商务之路了,何况中小企业呢?少林高僧德高望重不仅是武林的泰山北斗,智慧也过人绝远,眼光当然也不会短浅,所以此次涉足电子商务之选更加证明了,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而言的重要性啊!


少林寺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对少林寺而言是很有好处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民以食为天,管你是豪贾富商还是一介布衣,都要吃饭的。诚然,“作为少林寺,要以传承佛教文化为本;作为僧人要以念佛经为本”。但僧人也是人啊,每天也要吃饭啊,吃不饱哪来力气习武强身,哪来脑力参悟佛法?所以,他们也需要多募资金提高自己的伙食的。


2
、佛祖总要塑金身的吧,少林寺又不是修苦禅的,所以佛堂佛具什么的还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换的吧,还有香油,佛香。古时有王公贵族时不时来进香布施一些,或者有遭少林大恩者给佛祖重修金身,现在信佛的人少了,国家领导人没见几个去给佛祖修金身的。我们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了,少林寺自然要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3
、少林寺也有自己的田地,自己种点吃的什么的。但是,众所周知近年来农民问题越来越严重,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啦,少林寺要养活这么一大堆人也不是个容易事情啊,少林寺要发展也必须转变思路,佛经上应该也有与时俱进这一点吧。转变个方式开始走实业化道路这个想法本就无可厚非啊。


4
、少林寺一直都是在做生意,现在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做生意而已。上少林游览要交门票,找僧人开光要付开光费,入少林习武更要付费了,就连唐僧取真金之前也要拿金钵去换真金啊。人说释永信是白顶商人,但是他更是一个领导者,他也有义务让自己的僧众过的更好点啊。


5
、直接在网络上购买少林物品,至少不怕是假货吧。以前在地摊上买少林物品的时候还要考虑一下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啊?现在直接买少林本家的这种假冒伪劣产品的恐惧自然要减少了很多吧。同时也是打击了那些以少林之名挂羊头卖狗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了吧。


那么,少林寺进军电子商务开始网上做生意,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在哪呢?


首先,商品的价值。少林寺是不是拿这些少林产品在牟利?如果是,那少林寺就太过变质!该骂!如果人家仅仅是为了给寺里添些香油,给佛祖重塑个金身,我觉得无可厚非。取之有道用之亦有道!


其次,少林寺进军电子商务的主题应该定在“弘扬少林精神,宣扬少林佛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林寺。网络时代想要宣扬佛法当然啊不能再靠化缘了,一不小心还会把你当作乞丐收容遣返了。所以,新的形势下少林寺更应该换新方式做好营销。


第三,从出售的商品看主要都是实物的,没有什么开过光的
XX等等。这样看来就没有什么可非议的,如果哪天卖出个开光的手机号8888888元,那就该举国震怒了!


最后,前些日子救灾的时候少林寺
拿出了秘制不传丹药救灾,不知道这些丹药现在会不会拿到网上叫卖?


外一篇:
大悲寺与少林寺的对比


特别提醒:本文观点可能于某些君子的观点有悖,评论请注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