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09年05月

门户网站进入SNS化的拉山头时代

门户标配的演化
若邻网的副总裁
王利杰说,开心网已经成了门户站的标配,个人觉得这个总结很到位。中午,我在Twitter上戏言了一句“ 白天上搜狐白社会交新浪朋友;晚上到校内玩开心网游泡51美眉”,立刻有人补充说,还有腾讯,是的,目前来看除了网易的SNS化还不是特别明显外,4大门户已经有3个开始大张旗鼓的为SNS摇旗拉山头了。自从非死不可的模式被引入中国后,门户站其实都已经开始过关SNS的尝试,先后在其所属的博客内加入了SNS的元素。接着在kaixin001对SNS的大力普及下,门户站已经预备好展开一场更大范围的SNS化的拉山头之战。
存在巨头的状态下通常都是巨头成为某些新趋势的最终受益者,中国的博客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年正是新浪大张旗鼓的挺进博客,才在实质上让中国真正的进入了一个博客的时代,随后其他巨头跟进,最终划定了中国的博客版图,这次的SNS发展实际上也是在按照这条路在走下去。
我同意一个说法,“09年将是中国SNS的元年,就像05年是中国博客的元年一样”,09年将是SNS群雄并起的时代,巨头们会纷纷挺进SNS,许多小的SNS最终会被干掉或者被收编,随后会奠定SNS的版图。至于之后巨头们再怎么玩下去,如何挖掘SNS的盈利点,那是后话。
kaixin001 在实践上完成了中国SNS的普及工作,SNS日渐成为一种趋势,这能够解释为什么SNS在目前并没有明显的赢利点出现的情况下还有如此多的公司去做,还会引来巨头们的争食。而kaixin001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收编或者用户被别人偷光而消失,程炳浩发起的这场官司恰恰说明他自己已经对kaixin001 没有了开始的雄心了,开始的时候程炳浩一直认为,是否带001压根不会影响其发展,但是,事实太残酷了。

有人有枪才能成大事
于是,马云开始在电子商务界立规,而百度只能慢慢的筑城拉人,B2C的企业们还在满怀希望的期待B2C井喷时代的到来,摸着怀里的子弹数日子。同样的事情也在门户站之间上演,腾讯依据自己巨大的用户群做完QQ校友并没有发力而是在养用户;搜狐迫不及待的推出自己的白社会;新浪也把新浪朋友的鼓点敲的很响;校内网则表现的更明显,直接使用流氓的手段去抢占市场。
所以,从本质上看,搜狐的白社会其实和某舟做的事情是一样的:抢占SNS的用户资源,先养他食客三千再图大事,只不过手段比某舟绅士了许多罢了。
逛了一圈白社会之后我仔细的想了一下,基本上SNS核心的几个组件搜狐都有现成的,但是为什么要生造一个系统出来, 而且还是跟之前毫无关系的?实际上这是搜狐在试图抓取一些新的SNS用户过来,搜狐之所以不把自己的核心功能引进来直接用,其目的就是要扩大自己的用户群, 在做拉山头的事情。利用现有的产品体系去稳定住老用户,利用目前流行的玩意开发一个新系统来吸引新用户,当这两部分人群已经足够大的时候,整合之。

当然,每个人能够维护的朋友圈子也就在150人左右,大量的社区实际上都是在重复建设。刚到白社会的时候我发的第一句迷博:“以一个SNS为基础,玩其他的SNS就变得特别容易”,我的白社会上的好友大部分是“5G观光团”,大家见面份外眼熟,倒是可以直接解决了SNS里一个很头疼的陌生人问题,哈哈。(这里,必须再表扬一下“5G观光团”,从思贱的虾米网到淘宝的淘江湖沈总1912到搜狐的白社会,5G的观光团成员遍布各地,在第一时间发来第一手的用户体验报告,他们是孜孜不倦的勤奋的刻苦的不求回报的无私的正义的纯正的小白鼠,再次向他们致敬!)但是,网站这玩意重复建设造成的危害小的几乎为零,所以,国内有成千上万的垃圾站,成千上万的垃圾站长们在拾人牙慧每天守在正规站门口等他们更新,然后抄回自己的网站去,甚至已经总结出来一套如何创造伪原创 文章的方法与机制。

单就白社会这个单一的产品而言亮点确实蛮多,也能看出来搜狐的用心程度。Ajax的娴熟运用,在交互的细节上,在UI上他们都很用心,很赞!但是,貌似白社会在刻意的对着UCH来创新,为了避免落下个模仿UCH的话柄,他们很刻意的把原本UCH做的很不错的功能做了不必要的“改进”,这造成了很多原来UCH的用户都不适应。白社会在好友推送机制上的创新可圈可点,这是目前最让我惊艳的地方,而老板键的创新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公司一个封网封IP就把这个功能搞的毫无用武之地了。

最后,几个问题的思考:
1、SNS里上传的用于日志配图的图片该如何处理?目前UCH的做法是放在默认的相册里,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一张图片被二次评论,造成信息的碎片化,白社会的做法是放在一个单独的默认不显示的地方存储起来,仅仅做配图之用,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
2、白社会的反响为什么会和淘宝淘江湖如此大相径庭?仅仅是因为某一个的产品做的太烂吗?
3、目前来看,大家都在表扬白社会产品设计的细节上的成功之处,还没有看到哪个人站出来像当年评价kaixin001那样说白社会的某个功能或者webgame让我爱不释手无法自拔。当一波一波的观光潮退去的时候,白社会当如何继续下去?
4、有人提到白社会的WebIM+feed模式,说这种模式可行?那么,有多少人在用Facebook的chat、校内的校内通、51的挂挂、沈总1912上可以群聊的WebIM、甚至WebQQ?
5、竞猜一下,新浪的朋友会长成什么样?新浪朋友看到揭开盖头的白社会后会做哪些改动呢?

Axure动态面板的使用

1、什么是Axure的动态面板
按照
Axure官方网站的解释 :动态面板控件(Dynamic Panel)可以让你实现高级的交互功能,实现原型的高保真度。动态面板包含有多个状态(states),每个状态可包含一系列控件(你可以把一个状态理 解成一个独立的页面)。任何时候都只有一个状态(页面)是可见的,或整个动态面板可以被隐藏。结合交互动作,可以让动态面板的状态进行隐藏、显示和改变。 像添加其它控件一样,可以在控件面板中拖放动态面板控件到线框图中。
简单的说,动态面板就是展示在页面不跳转的情况下所能实现的交互状态。而动态面板的每一个状态都可以看作是产生的一个新的交互结果。

2、Axure的动态面板可以用来做什么
1)tab式页签的切换效果:Axure的官方给出的实例就是这个,AlipayUED的同学 按照官方给出的做法制作了一个3tab的原型,不愿看英文说明的同学可以直接参照这篇博客。
2)鼠标触发式和点击触发式的下拉菜单效果:这个可以结合Axure的默认组件中的“垂直菜单”、“水平菜单”来实现,常用于导航的原型制作。
3)鼠标触发式的浮窗效果:类似“Alt”的效果,常用于浏览提示和触发式广告。
4)JS的鼠标点击弹层效果:这个是目前使用被广泛使用的效果之一。
5)注册表单中的根据焦点判断提示的效果:当焦点在输入框内的时候提示该表单栏目填写规范,当焦点离开输入框的时候根据填写的结果提示正确或者错误原因,这个需要动用高级设计交互编辑功能结合Axure的逻辑条件和设置变量功能来实现。
….and so on…

3、如何使用Axure的动态面板
1)动态面板属于Axure的一个组件,在组件栏中选中它,直接拖到你希望它出现的位置。不用担心,即使在添加完状态之后它的位置也是可以随时改变的。
2)在动态面板上点击右键——编辑动态面板——管理动态面板状态。在弹出的窗口里输入动态面板的标签名称(默认是Unlabeled)、添加新的状态。当然,也可以在界面的右下角找到“动态面板管理”模块来对动态面板进行操作。
友情提示:
a)默认的动态面板的状态是显示(蓝色),我们可以把他设置成隐藏(黄色)。
b)状态页面中的蓝色虚线外框表示动态面板的边界范围,超过这个边界范围外的内容在最终生成原型时将不可见。
c)为了不影响其他交互的制作,可以点击“动态面板管理”模块右侧的淡蓝色小方块在隐藏或显示之间切换。或者,你可以在顶部的页面名称(如Home)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右键菜单全部隐藏或全部显示,可以隐藏或显示页面中所有的动态面板。

3)双击添加完的动态面板状态(State1、2、…),会在Axure的工作区打开一个新标签。现在,把这个新标签当作是一个全新的页面来设计就OK了,不过,记住不要超过蓝色虚线外框。
4)给动态面板添加交互。Axure5.5中常用在动态面板上的交互行为包括:Set Panel state to State(设置动态面板的状态切换)、Show Panel(显示动态面板)、Hide Panel(隐藏动态面板)、Toggle Visibility for Panel(切换动态面板可见属性)、Move Panel(移动动态面板到一个设定的位置(x*y))、Bring Panel to Front(将动态面板置于最前)。交互行为的添加与添加其他组件的交互一样,没有什么好解释和介绍的。
5)生成HTML发布到web上、生成CHM分发给其他团队成员、建立Axure协作共享、….
友情提示:
a)使用
Axure汉化版本 会让你使用更轻松,虽然汉化的还不是非常完全,但是对于英文不好的同学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帮助了,向汉化的平生一笑 同学致敬!
b)如果看Axure官方的使用说明很费劲,可以参考目前陈良泳同学翻译的
快速原型设计 ,翻译质量很不错!
c)从Axure5开始,可以创建自己的组建库和导入别人做好的组建库了,官方提供了一套
雅虎的组件 ,个人觉得已经完全够用了。
d)模块和组件是2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模块的后缀是.rp而组件的后缀是.rplib。模块和组件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可以利用组件去创建一些自己常用的模块如网站头部、底部等;你也可以把模块里的内容分拆成组件单个使用。
e)在生成chm格式的时候页面名称不要使用中文,中文名称的页面在chm里会显示成乱码。

胡诌,如何抓住行业B2B的用户

写在前面:基本上这篇是我在胡诌,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是为什么写出来?其一是写出来让大家评,想看看大家正确的看法;其二是摆出姿态:并非只有那些自以为自己懂的人才配谈某个话题。所以,在你看完之后别用“一个不懂XX的XX在谈XX”这样的开头来评论我,我就是不懂所以我才渴望懂!我要是都懂 了我就去做传教士,我就去自己实践,去挣钱了!

目前来看,国内的B2B分三类:以阿里巴巴为首的平台帝国,发布会员信息,为会员提供广告竞价和其它增值服务,主要解决信息流的问题,有人把这种模式叫做“互联网上的皮条客”;以垂直著称的行业B2B采购平台;以敦煌网为代表的交易平台,提供在线交易和供应链服务,主要解决支付和物流的问题。
阿里巴巴扛起大旗,在国内做了一次B2B电子商务的普及,也因此获得霸主地位;王树彤说“如果一个B2B网站不能实现在线交易,只是企业信息的展示平台, 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电子商务网站”,于是找到国内B2B的蓝海,实现信息流通、资本流通、商品流通的一站式服务,在中小企业中寻找突破;而垂直的行业 B2B一般都在打一张牌——“专业”,宣称自己比阿里巴巴更专业,更精细,试图打开局面。
国内的B2B用户目前的状态是这样的:一线、二线城市的用户都已经受到阿里巴巴为首的大平台的至少3次以上的扫荡了,零几年的时候穿梭在温州小商品市场里穿西装打领带拎着手提包的多是阿里巴巴的业务员,他们已经基本上把所有的“B”级用户都忽悠过了;稍大一些的有网络意识的其他一部分“B”在搜索引擎上做 文章,购买了百度的关键词,且同行间的关键词竞争很激烈;剩下一部分“B”属于对电子商务很迟钝级别的,他们还没有明确的意向。

于是造就了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一部分行业B2B在初期的时候试图在阿里巴巴的嘴里扒饭吃,他们的电话销售数据基本上都是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平台上搜罗下来,他们试图以“更垂直,更专业,更精准”为理念去再次忽悠这些已经被忽悠过很多次的“B”。结果常常会是这样的“我们已经投了钱在阿里巴巴了,效果不错,我们不准备换地方”、“我们投过阿里巴巴,但是效果很差,我们不准备再继续砸这种没有效果的钱了,我们会转向线下媒体”、“我们已经在阿里巴巴上做了很久,同时我们也购买了百度的关键词,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新的地方了”….
强者愈强,不再需要新的平台;弱者日弱,惧怕和厌倦了所谓的平台,完全没有办法打开销路。
一部分行业B2B在拉到用户之后,继续坐着阿里巴巴做的事情,拉来人就不再继续深入,目标放在“人多势众”上。但是,这群人是否会熟练的使用平台?这群人是否会利用网络营销手段?拉人、开房、坐等,这样的思路必然是死!任你把商铺做的再好,给一级域名,这些始终是没有什么意义,给一个不会玩刀的人再锋利的刀,刀在他手上也只是一块更漂亮的铁罢了。
愈垂直,就意味着挖的愈深,真正的与产业最贴近。所以,不去与阿里巴巴短兵相接不去他嘴里扒饭吃,这是一条出路;不在销售中简单的告诉用户我们是XX网的,我们是做网站的,这样看似通俗的让互联网泥腿子们易懂的语言或许更好;当然,与传统媒体做最紧密的对接和合作是最最浅显的也被广泛使用的招数。
得到用户之后如何转化?这个问题上敦煌的做法用专职的培训讲师使用主动拨打电话的方式来教用户,于是他们能够拿到关于用户的第一手资料去提升用户体验,去完善产品体系。那么,对于行业B2B而言这个做法是否适用呢?

马云在首届网商会上的讲话,实际上我觉得是在说3个问题:经济危机很可怕,电子商务可以救你,马云可以救你;阿里巴巴要建立中国电子商务的规则了,以后想玩游戏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则;阿里巴巴已经不再求你来做网商了,因为不来阿里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去。
显然,中国的电子商务会再来一次普及,更多的企业会开始尝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发展必然带动一大批B2C诞生,很多淘宝的大卖家实际上已经开始在转向B2C了。而整个中国的电子商务竞争将愈加激烈与残酷,一大批的目前B2C会死掉。

宜家的用户体验

离家3分钟路程就是宜家,所以经常去逛而不买东西,偶尔去逛加吃东西而不买东西。去逛因为宜家还有宜家的产品的设计都堪称典范,从工业设计到web设计有许多共通的地方,由宜家可以借鉴很多东西到web设计上来;不买是因为宜家的东西确实是很大很贵但是又很巧。

1、地方很大、东西很贵、设计很巧。
宜家的官网上赫然写着“低价格是宜家理想、商业理念和概念的基石。所有的宜家产品背后基本的思想就是低价格会使种类繁多、美观实用的家居用品为人人所有”,但是现实中按 照我家附近那宜家的标价来看,我显然还属于没有过温饱线的尚不被称作于“大众”的那一类人。不过,宜家一块钱一个的面包圈味道确实很不赖,还有花一块钱买个杯子之后自助的饮料。抓住了顾客的胃同时也抓住了下一代,宜家的儿童区域很是人性化,类似的设计在肯德基和麦当劳里也有出现,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黏性。

2、单向通道 商品非线性重复
单向道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把顾客的行程固定在一个设计好的路线里,使顾客按照既定的方式被引导,可以最大程度的浏览店里的产品,从而达到商业目的。宜家的单向通道S型购物路线设计又是一个经典的引导设计,但是与之前介绍的“
小便池里的苍蝇”不同之处在于,宜家的这种引导设计属于限制性引导。
太多的自由和选择往往会令人们不知所从,在某些时候这就成了一件坏事,比如一进超市发现中间是空的,四周都是口,反倒不知道怎么开始转悠了。在这些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地加入一些限制因素,反倒能使人们在进行某些活动或使用产品时感到容易。有意设计的限制因素可以用来帮助人们减少在使用时的操作错误,一般分为物理的、逻辑的、文化的三种类型。在宜家的购物路线设计中运用了物理的和逻辑的2种限制。建筑物内的墙或隔断就是物理性的限制,因为就算是你想随意走动,你也会被墙挡住的。而地面上的箭头则是一种逻辑上的限制,它只是利用了人们知道箭头能表示正确的方向这一知识来向人们提示正确的行走方向,它无法强制你非得按这个方向走。在宜家商场中,不仅是每层内是这样的设计, 它从整体上来看也是这样的。当你来到商场入口处登上电梯后,你就会被一直送到最高的第三层。尽管中间有一次停留,不过那仅仅是个休息平台,你从那里是无法 到达第二层的。当你逛完第三层并从它的出口步行下到第二层后,你来到的是第二层的入口。你必须从这里一路走到其出口,然后才能下到第一层。

但是,这类的限制设计也是有弊病的:如果我已经知道我要购买的产品在什么位置,我显然不愿意再在限制中随着人流慢慢转悠,我需要以最快的途径去到我的目的地;如果我是一个不喜欢听话的用户我可能会逆着人流来走,这样你会发现,我靠,我走不出去了!
在对这2个问题的解决上,宜家采取了利用捷径横贯S型之间和明确醒目的指示牌的方法。不过,大家容易迷路也正是因为这些快速通道。快速通道的开口大小和明显程度就成为了很重要的因素,开口大小过大就会被误认为是主要购物路线(S弯),明显程度过低就会难以被发现使用。我想更好的利用地面指示标志来标识,还有利用在快速通道开口来用路牌标识也会有较好的效果。但这样效果太强的话会给人以指令感,会破坏购物的随意性心情。

3、做到极致的导航系统
每隔一段的醒目的黄色指示箱和下面的指示牌、S型的路线图、穿插S型之间的捷径、触手可及的铅笔和购物清单记录单页、纸质量尺、就连服务员的服装上都印有“我能提供帮助”…宜家绝对算是把导航系统做到了极致。

4、商品构造模块化
宜家的家具基本都是组合的,可拆装,映射到web设计上就是使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的好处就是可以组合,相对独立,需要的时候就加上,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部分下线,机动灵活。在产品设计的初期,我们把需求分解成各个模块,然后通过需求讨论会来确定哪些是主要模块,哪些是目前我没法实现的模块,哪些是 开发周期很长的模块,然后整个产品的层次和进度就出来了。

最后,宜家的设计理念“Design is making function beautiful”,设计就是美化功能?对于这个说法一时还没搞明白,因为好的设计应该平衡功能和美观,且强大的功能很多时候自身就非常有美感

QQ好友印象,继续在强奸用户

QQ,史上更新最频繁的IM软件。
QQ一共有多少个对外的版本?从各大QQ外挂论坛放出的
[Versions]文件 中提出的信息发现多达323个,从I‘mQQ官网的历史版本更新信息 来看,QQ维持最久的一次是4个月,而最短的一次更新周期仅仅7天,从更新信息来看多是“优化了”、“修正了”而实际上的功能更新确实微乎其微。相比其他的IM软件而言,QQ绝对可以算得上是IM行业更新最勤奋的,勤奋到连版本号都不知道怎么命名了!类似月经似的更新让很多用户无所适从,除了那些QQ的狂热粉丝们之外,很少有人去关心和在乎QQ的这些版本更新。现在很多人依旧在使用QQ的2007版,而面对吹的漫天的QQ2009版本 ,很多用户压根不买账。于是,今天的故事发生了:
我一直在寻找不使用外挂的情况下干掉QQ的迷你首页和没完没了的广告还有闪个没完没了的好友状态更新的方法,因为我实在受不了好友的QQ空间更新星星提示、QQ秀收藏更新衣服提示、拍拍店铺更新P字提示、问问更新问号提示,现在就连QQ群的右上角都多了个群空间的更新提示,妈的,还搞不掉….试过使用QQ放出的测试版本,现在使用
QQ的英文版 ,这个版本完全可以满足我每天使用QQ的需求,稳定、简洁、没有广告、没有乱七八糟的提示、没有好友状态更新信息,只有常用的聊天功能,像极较早时候的QQ。
直到有一天朋友跟我说“有人在QQ好友印象上对我描述“其实我喜欢你”,于是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我把这个消息发到twitter上之后马上得到
很多人的回推和回复 ,原来很多人都不知道QQ好友印象这个功能 ,原来腾讯又在继续的强奸用户了。在UCDchina小组 里我们有过一次讨论,拿着用户的体验来做创新,这种创新实在是太他娘的没必要了!是的,这种强制性的功能是企业在战略目标上希望实现的,但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否需要多考虑一下用户的感受?用户是咱“爹妈”!
来,继续细数一下QQ干过的强奸行为:QQ好友买卖默认开通,不知道多少人被多少人转手了多少次,直到有一天某好友对你说“你现在是我的奴隶了”你才如梦 方醒;QQ图标自动点亮,不知不觉中那个本来就臃肿的QQtips上又多了个花哨的玩意。(PS:以前一直都用QQmusic听音乐,惊闻QQ音乐已经默 认开通图标了,吓的再不敢用它听音乐了;近又听说QQ拼音输入法默认开通图标,虽然我一直使用的QQ拼音确实清爽简洁,但这次也在考虑是否需要更换一个输 入法。各位腾讯的产品大爷们,能考虑点我们这些边缘小民用户吗?都被你们强奸了这么多次了,能放过咱们吗?)
QQ好友印象的宣传语“互动评价分享快乐”,一个典型的抄袭SNS的招数,是腾讯在QQ这颗大树上嫁接的又一个歪脖子枝桠。这也是腾讯的一贯作风,刚开始那可爱的小企鹅已经被腾讯折腾成了一个巨大的怪兽了!

保持专注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最最重要的信条。
《subject to change》 书 上讲过一个经典的ipod的案例:在讨论ipod的成功而其他产品失败的时候很多人肤浅的把结果归功与吸引人的外形、优雅的界面设计、大容量,但是消费类 市场上大肆宣传集N多功能与一身随处可见,有那么多局限的ipod的在此时显得尤为突出,其成功在于苹果公司从一开始就对ipod有清晰的体验战 略:“all your music,any time,any where”。苹果的产品设计师把整个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得到媒体、管理媒体、播放媒体,ipod则专注于提供人们所需的最基础功能——播放媒体。 itunes让ipod简单优雅,管理媒体这部分功能让itunes来完成是最高效的,剩下的得到媒体的部分由itunes store完成。三个不同部分各自承担了最适合的功能,并且移除了不必要的功能之后整个系统不容易误入歧途。三部分各自的功能强化了其他两部 分,itunes就需要一个像ipod一样的设备来播放音乐,ipod就需要一个像itunes这样的软件来干粗活。苹果公司通过一整套系统整合了各个部 分,所以传达的体验也不会变得复杂。
在iopd发布之后竞争者们增加了众多ipod上没有的特性,但是苹果公司基本上没有增加什么功能,核心功能仍然是浏览和播放,最大的改变就是存储空间越 来越大,这种功能上的停滞符合之前的用户体验战略。强大的用户体验战略,不仅仅清楚地说明做什么,还有不做什么!

最后,说一下该死的好友印象的删除方法,不知道的童鞋赶紧去看看有没有被恶搞吧:必须使用QQ2009版本登录自己的QQ,点击头像–修改我的资料–丰富资料–好友印象–鼠标放到要删除的印象上点X。

Update:
http://twitpic.com/4ubto – 【有图有真相】发布在狂人论坛的“QQ好友印象强奸用户被删除”,遭遇腾讯首度公关,继续期待继续被腾讯公关中。原帖:http://www.ikent.me/blog/1493
5月10号发现,发布在
滔滔上的微博客被腾讯删除,后台可以跟踪到点击来源,说明确实发布成功,但是被人工删除掉了……

请各位不要再跟我说让我去用TM了,实际上我现在用的QQ2009英文版比TM更好。告诉我用TM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样问题的人你们压根就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这么说只能是告诉别人你们在掩耳盗铃!就是因为你用的版本上不能显示这个东西,所以别人发布的广告才可以存在那么长久,所以才会引发更多的恶搞和后果!

Update:
5个月后,在QQ2010测试版本里,对于QQ好友印象终于添加了权限。
你可以设置“允许好友对我描述”和“允许将好友对我的描述发布到群动态”。
至此,这个问题争论了结了。最近一系列的改进都在说明,腾讯确实是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企业。

向豆瓣9点添加新博客

豆瓣新年第一个大动作,拿下广场,上线新九点:http://9.douban.com。关于豆瓣新9点的讨论已经有很多,不再加入讨论。近期9点做了几个重大的更新:未登录也可以使用我的订阅,增加“9点猜”的功能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到你的9点首页。

说正事,今天是应几个朋友之求说一说如何在9点里加入自己的博客的。因为确实已经有好几个朋友通过gtalk向我询问是怎么像豆瓣里加入自己的博客的,而且还是2个

其实9点的博客入口做的比较羞涩,很符合豆瓣一致的风格,也难怪比较难找(俺也是经过多次探索才找到的)。
1、点击“我的订阅”,如果你的订阅为空会提示输入一个博客地址;如果不为空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添加订阅”
2、输入博客名称或者URL,点击确定
3、开始等待,抓取ing
4、如果够快,OK,会出现一个博客标题外加一堆文章列表
5、点击右侧的“管理订阅列表”,会出现你所有订阅的博客,点击你刚才加入的那个博客的标题,会出现一个
http://9.douban.com/subject/9149738/ 这样的页面,介个就是9点上你的博客地址了
6、现在,你可以认领这个博客、描述这个博客
7、抓取成功,OK,在你的豆瓣个人主页
那个帅气的图像下方就可以看到这个博客啦

好了,我们来研究一下上面的流程,看看你都被卡在哪了?
1)你找不到加入博客的地方,你总是在想“我怎么能把我的博客加入到9点里呢?”
你忘记了,9点现在是一个订阅器了,要加入只有订阅,但是,也许有的人是不会订阅自己的博客的!OK,你又要和我抬杠了,我说的是有的人,比如我,比如那些找不到入口往9点里加入博客供其他人搜索、订阅的人,他们怎么办呢?
9点和豆瓣还没完全脱节呢吧,虽然在9点上已经点不回去豆瓣了,但是至少在豆瓣的个人介绍那还是有博客在9点的链接的
2)你不知道其实那个“添加订阅”按钮下的输入框其实就是一个添加的入口。
当不存在的时候他会提示“网址尚未收录,尝试抓取中,请稍后….”等到抓取完了你的博客就会自动在9点中注册一个数字ID。
3)你不知道如果9点抓取到了你的博客就意味着你的博客已经在豆瓣存在了。
看第五步,9点第一次抓取到博客的时候博客标题的链接是链接到源地址,你需要点击“管理订阅列表”然后在点击列表中的那个博客标题,这样才能到9点你的博客的地址中。这里,为什么需要多走2步呢?
4)如果你够幸运的话,输入了一个9点也知不道的名字或者地址的话,9点是没有任何反应的,比如我测试的
这个地址。(之前我的右上角添加订阅那输入完关键词后直接点击enter,发现木有反应,我还以为是不支持快捷键呢,后来再试几次才发现是“搜索无结果”的提示有问题)

OK,教程完毕,现在你该知道怎么往豆瓣and9点里添加一个火星博客了吧。

来几句愤青的题外话:
1)以前的豆瓣9点就像是一个只能看头版头条的小报。现在的9点允许不登录就使用,但是不登录就不能推荐,不能推荐就不会有机会出现在9点首页,范围还是很小
2)即使是使用推荐机制,但是推荐的内容范围依旧很小。主要原因一是使用豆瓣9点阅读和推荐的人不很多,二是现在很多人只推人不推文章的居多,一个牛人就算写他今天吃了1个包子2根油条都会有粉丝推一把,依然能够到首页,这样的内容木有任何意义,对不?
其实,这个现象在google reader里也存在,唯作者推荐而不是为文章推荐,这是目前“推荐”机制最大的诟病!我曾经愤青的说“我是多么多么多么的希望你们share给我一些不知名的博客的好的文章而不是那些出名博客的文章,那么出名的博客你以为就你一个人订阅了啊?我们大家都订阅了!”

最后,广告时间:欢迎大家猛击这个地址订阅9点上的kent.zhu。